大明第一公岁月神偷

第170章 长谈(2)(第2页)

 “你没说到点子上!”

 朱标微微转头,看了李景隆一眼,“就你和我二人在此,有什么话还要藏着掖着?”说着,又道,“你是知道的,孤心中对士农工商都是一视同仁的,也没什么墨守成规的心思,孤想要的...也不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大明!”

 说着,他又是长叹,“户部的黄册?呵呵,田亩不变而人口变!百姓贫寒,一场灾下来只能贱卖田地沦为佃户!此时我大明开国未久,土地兼并还不明显。假以时日,不出五十年,户部的黄册就是摆设,天下到底有多少田,谁都说不清楚!”

 “更何况....”

 朱标说着,再次叹气,“天下官绅是可以不缴粮的....有功名的士子是可以不缴粮的。还有.......还有孤的那些弟弟们!”说到此处,他揉着太阳穴,“此时不显,可再过三十年,宗室人口倍增,封地官府的钱粮用来供应他们都捉襟见肘,哪还有钱交给国库?”

 “呵呵,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明白人呀!

 李景隆心中感叹,标哥是真明白,不是假明白。

 或许他不知如何让大明帝国的国库开源,但他知道......大明帝国的硕鼠,都是何许人也!

 历史上的大明王朝,也确实是被这些藩王以及朱家子孙们,活生生的给吃垮的。

 皇帝的儿子是亲王,亲王的儿子是亲王和郡王,郡王的儿子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中尉......

 最低的镇国中尉,每年的俸禄折合成银子都有三百两左右。

 当然,除了宗室,还有庞大的特权官绅阶层。

 这些人,好似蛆一般,趴在大明帝国的背上,贪婪的吸食着他的血肉。

 但是,宗室这个话题太敏感了。

 朱标心里清楚,都不敢开口直说,他李景隆如何敢随便的大言不惭?

 即便标哥不怪罪,可万一让老朱知道了?

 那就不是打板子了,而是吃里扒外了!

 “太子爷英明!”

 李景隆拍了一记,略显敷衍的马屁。

 而后正色道,“其实在臣看来,朝廷之所以没钱,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说!”

 朱标点点李景隆,“孤就想听你说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