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魄力(1)(第2页)
李景隆真是忽然一懵,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标竟突然问了这么个问题。
“敬祖不是应该的吗?”李景隆笑道,“没有祖宗哪有后人,祭祀之事,上至宗庙下至小民”
啪!
却是朱标的折扇,在李景隆脑瓜上敲了一下。
“敬祖!”
朱标说着,站起身,郑重道,“是因为老祖宗厉害呀!”
说着,他一指运河,“开凿出这大运河,五水联合养活了沿途六省无数军民。民间谚语有水就有财,沿途多少古城因为这运河千年不衰?”
“老祖宗的魄力后人难及万一。”
朱标又背着手,眺望远处,“当时之暴政恶政,惠及后世子孙”
闻言,李景隆心中直接暗道,“完,我又给自己找了个活不是,又有一口锅,扣我脑袋上了!”
他才不会天真的以为,标哥真是在那感叹祖先的伟大智慧呢。
标哥口中之言,表露出一个最主要的信息,魄力!
什么是魄力,别人不敢我敢,那是魄力。
也更加证实了他李景隆心中对于朱标选择这条路线的猜测,他是在走运河,但他考虑的是运河也不是运河。
首先是开海之后,对运河的损害。
其次是辩证的看,开海之后对运河的好处。
最后是这条运河,是继续维护,还是干脆重新修一条,比这条更为安全的,连接南北的内陆运河。
这种种信息在李景隆脑中形成一幅硕大的地图,在没有铁路的时代,内陆之间的联系最快的就是运河。
标哥所想的运河,它的尽头肯定不是洛阳,一定是北平。
那么支撑北平乃至辽东边镇的山东河南等地的资源,就一定要通过运河。
“您说的没错!”
所谓闻歌知雅意,李景隆顺着朱标的话头往下继续道,“可是黄河可不是死水,臣读古籍史质从中发现,黄河经常改道,所以今日隋唐大运河的路线,其实中间有许多地方已经变了”
“而且!”
说到此处,李景隆顿了顿,笑道,“今日我大明对于运河之需,与隋唐时也大为不同!”
朱标微微俯身,拿起果盘之中一枚樱桃放入口中,“继续说!”
“隋唐运河,乃是天下精华入京”
李景隆不假思索,“而我大明之运河,乃是为了拱卫边陲,连接南北商贸,惠及沿岸百姓。总之,我朝的运河,乃是军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