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儒家的尊严(第2页)

 朱樉虽然不甚明了。 

 然而他坚信,在这段时间内必定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 

 迫使朱元璋不得不让步。 

 否则,以朱元璋的性情。 

 要想让他改变主意,其难度…… 

 朱樉思索至此,不禁轻轻摇首,决定不再深究。 

 他认可朱元璋的雄心壮志,以及其果敢、精明和才干。 

 朱元璋甚至可被尊为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 

 然而,朱元璋并非完美无缺。他不仅杀伐决断,性格上也显得自负固执,不愿倾听他人之言,偏好独断专行。 

 至关重要的是。 

 即便朱元璋登上了皇位,他的思维仍旧未能跳脱出普通农民的陈旧思想。 

 他钟爱长子,坚守着长子优先的传统,选择长子而非贤者。 

 他坚持家族统治的理念,期望朱氏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代,为此不惜对功臣大开杀戒,使自己背负了众多的恶名。 

 甚至根据某些叙述。朱重八为了使朱氏家族的统治能够绵延不息,不惜命令刘基断绝中华的龙脉,导致华夏的国运逐渐流失。 

 同时,由于出身卑微,朱重八对于贪官污吏等,抱有极深的厌恶之情。 

 若官员被揭露贪污受贿,即施以最严厉的惩罚。 

 若贪污金额超过六十两,即视为死刑。将贪官剥皮填充稻草,置于官府之内,以示警戒。 

 然而,大明官员的薪资并不丰厚。 

 因此,在洪武年间,因贪官贪污而被处死的大明官员,数量竟达数十万之多。 

 大明的官场因此充满了不安与恐慌。并非意味着,朱樉能够接受官员贪污。 

 实际上,朱元璋的策略无法彻底根治弊端,仅能处理出现问题的个体。 

 因此,处决的人数不断增加,有时一次就涉及数万人。 

 以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件为例。 

 仅此四宗重案,涉及处决的官员数目竟达十万之众。这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特别是空印案和蓝玉案。 

 前者缘于古代交通不便利,在运送钱粮时难免会有损耗,导致账目不符。 

 因此,京城官员通常使用空白印信,等到钱粮运抵京城后,再填写确切的数额。 

 这种做法也是自元朝起便有的传统。 

 朱元璋得知这一事件后,极为愤怒,视其为官员们勾结起来欺骗君主的重大罪行,因此下令惩处所有涉事官员,并因此处决了数百名涉事官员。 

 此案件实际上是一起冤案,但其影响之广泛,范围之大,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