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逐渐接受了这一现实(第2页)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惊讶不已。
原本每家四五口人每月用两三斤盐,现在居然可以用五六斤。
这是什么情况?
有心的官员于是派人去民间调查,回来的报告让他们感到困惑,难以理解。
原来,民间贩卖的盐货无不掺杂沙土,而且价格昂贵。
除非必要,谁家也舍不得多用一点盐。
但自从优质低价的盐上市以来,仿佛突然激发了民众对盐的热情。
原本家家户户在做渍菜时都要精打细算,生怕多用了一点盐。
蔬菜无论如何烹饪都需要盐,水煮时更是需要多放。
民间用盐腌菜并非因为特别喜欢,而是为了节省盐。
过去,人们总要计算未来的日子里需要多少蔬菜和盐,以免没有盐可用,甚至有些贫困家庭用破布吸满盐水晾干,吃饭时靠舔盐布下饭。
但现在突然发现盐不仅便宜了,而且全是好盐。
原来一斤盐只能腌制五斤渍菜,现在的好盐至少能做八斤。
这样的好事,百姓怎能错过?
湖广、江西到处是茂密的山林,里面的鸟兽更是数不胜数。
但自古以来,大明依靠渔猎为生的人始终是极少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无法保存。
盐和脂肪是人类积蓄体力最重要的两种物质,摄入的盐不足,在完成农活后也就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做其他事情,而肉类又不易保存,耗费力气捕猎后只能迅速食用。
自古以来,大明一提到渔猎总是会用到“辛苦”二字,至少比耕种辛苦得多。
工具简陋,加上没有保鲜手段,因此绝大多数猎户都出现在北方,寒冷的冬季能储存猎物。
但有了便宜的好盐就不同了,盐分摄入足够,体力容易积蓄,捕获的猎物可以用盐腌制保存。
在湖广区域,众多盐店意外地察觉到民众对盐的消耗量急剧攀升。
这种情形不仅限于湖广和江西,任何启用大明盐的地区都出现了类似状况,连经验丰富的扬州盐商也感到困惑。
他们理解低价多销的策略,却难以实施,因为淮南和淮北的盐田几乎完全依赖人工晒盐,尽管人力成本微乎其微,但效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