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确实有要求

 明朝官员数量相对较少,全国官员总数在两万至三万之间。 

 叶向高凭借六次科举,几乎成为大明官员的十分之一的导师,若再算上他本人及同僚的同年、同乡,几乎一半的大明官员都与他有关联。 

 历代夏国的年轻翰林都被视为前途无量,原因在于他们的老师在朝中掌权,自己又能频繁接触皇帝,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晋升至从三品职位并非难事。 

 林兆鼎得知自己被兵部推荐,尚能理解,毕竟在未宣旨前,他仍属兵部管辖,这份人情需铭记一生。 

 然而,他对礼部和户部的推荐则感到困惑。 

 周延儒虽是同年,但林兆鼎的身份与他相去甚远,若遇小纷争,或许可以依靠同年情谊求助。 

 但对于总督这样的高位,周延儒为何会为他说话,林兆鼎完全摸不着头脑,毕竟他从未敢奢望此事。 

 “福健李某”四字映入眼帘,一切疑惑顿时消散。 

 送到手中的军功,福健游击林正亭的“消失”,以及后来的一营兵马,虽然并非来自福健,但他们的装备和作风与福健兵无异。 

 林兆鼎起初不解福健副将的意图,若说有不轨之心,报功文书中坚决不提福健兵马的功绩,甚至那支兵马后来消失无踪。 

 最终的报功文书中,福健兵马在追剿奢安残余时全军覆没,仅逃回几名残兵。 

 云贵平定后,朝廷对福健兵马的下落并不关心,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兵马“尽墨”更好,因为他们毕竟是一群不守军令的武夫。 

 后来的事,林兆鼎越发看不懂,黔国公府的土地,除了御赐的,其他都成了无主之地,这些土地遍布云贵,几乎万顷良田。 

 他本以为福健李某会对这些土地有所要求,确实有要求,但要求他将土地分给无家可归的贫民。 

 分地本无可厚非,毕竟黔国公家的田地之外,云南除了西边一些土司,其他地方的大土司大多被奢安残部击败、打残,空出的土地也不少。 

 由于手握强兵,云贵的土司都要讨好林兆鼎,小土司们则觊觎那些已经残破的前大土司的土地和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