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家领工作粮食(第2页)
“从明天开始,城门将对各位开放,从此来去自由,各位将不再受到限制。”这些天来夏国军队对城门进行了管控,除了运输必要的物资,其他人一律不许出入。
“在这里我要再次向各位士绅说明,黄册登记的田亩数字再给各位三天时间,三天之后,凡是不来主动申报的,以后各位名下的田亩数就以此为准。
一旦发现有不在黄册内的田地,一律没收处理,并且还要处以五十倍粮税的处罚。”
王栋按照夏国联盟的法律,凡是新开垦的田地一律按照三免两减半的政策征收粮税,但洵阳哪里还有新开垦的田地,几千年来但凡能开垦的田地都被开垦殆尽。
粮税一亩两成,虽然夏国的一亩面积要比大明的亩数要大一些,但这并不是问题。
“凡是我管辖的田地,官绅一体纳粮,包括商税,这些都是少不了的,各位不论接受不接受,照办就是。
不愿意接受的可以自由迁居他地,田地就由我接收。”
这是大明士绅最难接受的一条,两百年来,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照顾贫苦的士子,规定有功名的士子可以拥有十亩的免税田,以便他们继续攻读学业。
在永乐帝之后,文官集团将一项规定扩展为:所有拥有功名的学子,皆免除粮税和商税,近两百年来,这些有功名的学子因此占据了大明的许多优势。
然而,夏此行旨在反抗大明,自然不会承认大明的规矩,尽管心中有所不满,但到场的士绅们也不敢有任何异议。
“无论你们是否继续在洵阳居住,所有登记在册的田地,除了追缴五年的粮税外,其他所谓的田骨、田皮我们一概不承认。
不论你们转租多少次,我们都将根据黄册上登记的田地数量征税。”
大明在土地租赁方面采取了新措施,因为拥有功名的学子免税,许多贫民为了免税将土地献给学子,将本应上缴朝廷的粮税转交给了学子们。
同样是交税,平民为何要将土地献给学子呢?大明至今,粮税其实并不重,但摊派和徭役实在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