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皆以平等之礼相待(第2页)

 周延儒阅马世龙所上之请功文书,心中却波涛汹涌,他自兵部侍郎升至礼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不过年余。 

 大明各军情状他岂能不知?与梁廷栋之见几无二致,单西与宣镇兵马岂能在三月之内骤然强盛如斯? 

 既不能,则将建奴打得几近全军覆没者自是显而易见,虽已受林兆鼎提醒,有所心理准备,周延儒仍难掩心中之震撼。 

 与梁廷栋不同,他自认比兵部尚书知之更多,即便一向不甘人下的大学士周延儒此刻亦不禁对弗建李某心生敬意。 

 虽李某信中言此“留都京营”之兵志在收复四城。 

 观今之遵化之战,凭斩获之主将、素旗、印鉴,一奇功自是囊中之物。 

 真是精妙的布局,南北兼顾,还在京城留下了这样的后手,毫无疑问,不出意外的话,天朝最显赫的军事家族必然是李姓。 

 为何又是李家? 

 周大学士从未有过反叛、造反的念头,因为大明缺乏这样的土壤。 

 在重文轻武的风气下,武将成为军阀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另一个地方,朱樉虽然手握重兵,却始终未能摆脱文官的控制,真正成为军阀。 

 当然,南明小朝廷时期的江北四镇又是另一回事。 

 在大明,甚至直到崇祯在煤山自尽,这片土地上也未曾出现过真正的军阀,军阀形成的标志是自主征税,因此在大明,最多只有军阀的雏形,如李成梁之辈。 

 军阀的雏形有何不可?李成梁在辽东称霸时,努尔哈赤不过是他的马前卒,若能平定辽东,即便再多一个军阀的雏形又有何妨? 

 哪怕不敢奢望平定辽东,只要能牵制住敌人,使他们无法西进掠夺,这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虽然目光落在文书上,但周延儒的心思早已飞向远方,尽管李某号称富甲一方,但与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相比,富甲一方不过是笑谈。 

 世上没有任何家族能够独自支持一支大军多年,无论家财多么丰厚,

终究难以为继。 

 思绪飞转间,周延儒不禁对福建的李某产生了一丝嫉妒,一旦形成军事家族,至少能保三代荣华富贵,但在大明,又有哪位文臣敢夸口能保三代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