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菊花怪怪
第237章 排队领取新的(第3页)
他原本以为流民们最难适应的是华元和华夏的度量衡。
华元的面值是用数字标注的,至于斤两、公斤、米、厘米这些单位,除了斤,其他的对流民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
然而,十元一个的华元到圆角分票却是流民们最先理解的,即使他们不识字,几乎只听了一遍就能分辨各种钱币,因为讲解是用粳米来做比较的。
十公斤粳米大约相当于大明的一升,定价为华元八角钱。
而八角钱大约是八分银子,这样一算,华夏联盟的一石粳米定价为八元,相当于大明的八钱银子,而在大明,八钱银子现在只能买到三斗米!
以粳米作为参照物,流民们几乎立刻就理解了华元的价值和斤两大概是多少。
当涉及到长度单位时,情况就更简单了。
这个主意还是朱樉提出的,在讨论如何让流民们尽快了解米、厘米的概念时,他想起了小时候在供销社看到母亲扯布的情景。
那时候几乎没有成衣可买,无论城乡,大人孩子的衣裤都是由家庭主妇自己制作。
当年供销社里是用尺作为计量单位的,三十三点三厘米一根的木尺。
老年人进来说要几尺,售货员就用尺子量一下,年轻妇女则是按米来算的,那就三下一米。
大明现在的布匹绸缎都是用尺来计量的,当店员拿出尺子一解释,并现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尺和一米布一比对,女人们立刻就明白了。
在这个时代,只有富裕人家应急才会去成衣店买衣服,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家制作或者请裁缝量身定做衣裤。
如果一个家庭的妇女不会缝制衣裤,那么嫁人都是成问题的,因为成家后,男人、孩子以及自己的衣裤都需要自己缝制。
朱樉在目睹了整个流程后,终于领悟到,对于那些不识字、缺乏文化知识的人来说,接受新的度量衡体系远比他预想的要简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