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必然没有好事(第2页)
而募兵则需朝廷提供粮饷,因建州女真破关,蓟镇需募兵加强,这一提议完全合理,无人反对。
问题在于袁崇焕就任蓟辽督师一年多来,辛苦节省的八十万多万两银子被兵部挥霍一空,而募兵尚不足两万。
这里需解释“辽饷”的问题,辽饷并非仅供应辽镇或山海关一地,而是指为应对辽东事务所需供应的粮饷。
大明并非只有辽镇或山海关的军队与建州女真对抗,所有九边兵马频繁调动,共同应对建州女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北方的军队都在时刻准备抵御建州女真,供应整个北方军队的粮饷才是辽饷。
袁崇焕在任一年多,通过裁减冗兵、缩减开支,从六百万辽饷中节省出八十多万两银子,其中不少是削减了东江镇的粮饷。
建州女真破关而入,虽被“驱逐”出去,但袁督师不同意裁减的蓟镇兵马被兵部联合建州女真几乎彻底裁减,前兵部尚书也因此被赶。
现在兵部请求重新募兵充实蓟镇,因有建州女真破关的教训,此事迅速决定,但募兵需花钱,除了粮饷,安家费也不可或缺。
大明募兵无在当地招募的惯例,于是本兵梁廷栋提议从山陕募兵,两地距离京城遥远,不给予十两二十两安家费也难以招募士兵,五万兵额仅安家费至少需五十万。
但问题在于梁廷栋申请募山陕兵五万,八十多万两银子花光了也才招了两万,且非从山陕招募,现在京城东面流民遍地,这八十多万两银子也不知道养肥了多少官员?
募兵如此,朝堂上下却无异议,当然毕尚书也分得一杯羹。
在大明自嘉靖朝起,向朝廷申请的款项,过手扒一层不叫贪墨,而是常例,因
此得了常例自然不会说募兵的过错,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入援兵马。
各地兵马来保卫京城,今后的粮饷自然由京城解决,原本从各地来的兵马一年领不到多少粮饷,但这是响应皇帝召唤来保护京城的,不供应粮饷自然说不过去。
京城出就京城出,客兵制度便是如此,驻扎在哪里就由哪里的府县供应客兵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