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顺序传承(第2页)
郡王的儿子封为镇国将军,俸禄1000石;孙子封为辅国将军,俸禄800石;郡王的第三代封为奉国将军,俸禄600石。
郡王的第四代封为镇国中尉,俸禄400石;郡王的第五代封为辅国中尉,俸禄300石,之后的后代都是奉国中尉,年俸200石。
此乃男子,亦有女儿,各有封号如郡主、县主等...男子的伴侣亦会被封为王妃、夫人、淑人、恭人等。
这些封号非但尊贵,朝廷亦会赐予俸禄,除了超品亲王外,其他所有亲藩封号除了俸禄外,还有一项特权:见官不拜。
因此,官员出行时的仪仗、锣鼓并非向百姓展示。
而是提前告知那些有封号之人,“勿近前来!尔等有封号者餐后稍待,于首饰店闲逛者亦勿急出,以免相互行礼过于繁琐,亦易被庶民围观!”
至于庶民,见官员仪仗皆须跪于道旁,连抬头窥视亦可能获罪!因此大明官员出行。
若锣鼓仪仗过后,仍见道旁有人或车马不避,便知是头顶封号或有功名之人寻衅。
大明不论亲王、郡王,若无子嗣,则王爵即止,但无子嗣者多有兄弟或侄子,于是朱元璋规定,于此族中择人管理家事,此情形便称为宗支。
大明祖制,亲藩不得离封地,后改为封城,泽州亦包括阳城等地,按祖制,隰川王与宣宁王闲暇时可往这些地方游玩。
但自万历年间起,文臣将封地改为封城,虽无法律依据,却是文臣默认之事。
贫苦之家传至三代,甚至可能绝嗣,但亲藩们俸禄丰厚,毫无经济之忧。
即便能在封地游玩,封地能有多大?更勿论后来被限制于城池之内,欲有所作为?抱歉,文官不许!
大明鼎盛之时,文官不足五万,而朱氏后裔已逾数十万,若尔等皆出仕为官,我等何事?
因此,困于封地的亲藩唯有两事可为,玩弄金银,玩弄女色。
除早夭或有疾者外,大明亲藩皆竭力生育,积聚财富。
小小封地内有何经济可图?有,乃刚需也。
土地、盐业,凡有亲藩之城,此二业皆被垄断,土地所产之物封地内消耗不尽可外销,朱姓不得出封地可令管家或姻亲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