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钱高韵(第2页)

 “都说工农一家亲,工农结合,什么叫工农结合,这就是!”

 “钱高韵同志嫁给贫下中农,和轻视农民的思想彻底决裂,值得所有人学习。”

 钱高韵结婚之后,在马家沟人的怂恿下,又办了一件傻事,她亲自给媒体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和丈夫结婚、实现工农结合的事情,并且坚定的表示,不管世人如何说,如何不理解,她一定会和丈夫继续走下去!

 一步错,步步错,钱高韵就这样被架上道德高地,下不来了。

 婚后的生活一地鸡毛,她和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她勤奋上进,丈夫消极懒惰,俩人经常因为琐事争吵,有时候,甚至会动手。

 时间长了,钱高韵提出离婚,她并不是那种真正迂腐的人。

 马家沟大队的大队长和稀泥,“谁家没有争吵啊,一吵架就离婚,那日子还怎么过,回去好好沟通,别动不动就把离婚挂在嘴边。”

 大队不开介绍信,这婚就离不了。

 再加上,那时候她已经生了孩子,她的丈夫虽然不是个好丈夫,但是对孩子还是不错的,两口子为了孩子,就这么将就着过了下去。

 再后来,知青们都回城了。已经恢复了理智的钱高韵也回去了,和丈夫虽然没有离婚,但也两地分居,感情越发冷淡。钱高韵再次提出离婚,丈夫同意了。

 但是,就在俩人商量离婚细节,准备去领离婚证的时候,钱高韵死了。冬天,门窗紧闭,她夜里点着炉子取暖,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至死,她都没能离成婚。

 这是原着用来烘托时代背景的悲剧人物。

 现在,她换了个插队地点,来到了柳树屯。

 谢赟不得不感慨一句,蝴蝶效应是真的。来到柳树屯,钱高韵至少不会再遇见被人用激将法逼婚这种糟心事。

 柳树屯广大妇女同志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

 钱高韵到达柳树屯的时候,谢赟还在站最后一班岗,依然跟大家一起在地里干活呢。

 队办初中要在9月份开学,所以,钱高韵来了柳树屯,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下地干活。

 书里也有写到,她刚到马家沟大队的时候,也干了一阵农活,虽然不适应,但是钱高韵不叫苦不叫累,咬牙坚持,并且越做越好。

 在柳树屯,她的表现也非常好,是个特别踏实的姑娘。

 因为已经确定要接替谢赟的教师工作,张光宗特意把她分在了谢赟所在的生产小队。

 他带着钱高韵找到正在干活的谢赟,介绍道:“这是谢赟,我们都叫她谢斌斌,她是我们大队干活的一把好手,也是队里唯一的高中生,她过几天就要去公社工作,在这之前,你们可以多交流一下。你跟斌斌学习一下干农活。当老师这方面她也有点经验,之前她参加了公社组织的教师培训。斌斌呐,钱知青是从省城来的,大学生,见多识广,你也多跟钱知青学学,你们俩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