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向王庆丽同志学习!(第2页)

 邹明涛一点架子也没有,听秘书说他们俩来了,直接就把人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你们俩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啊?麦种推广有困难吗?”

 何泽山赶忙说道:“没有没有,进展顺利。今年算得上风调雨顺。我们俩今天来是因为其他事,跟您打声招呼。小谢跟您说。”

 邹明涛笑着点头,“那就小谢说。”

 谢赟笑道:“我们桃园公社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年轻女同志,叫王庆丽。她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重男轻女,非常严重,她上了三年小学,就开始在家里挣工分干活了。

 这位同志积极上进,干活是一把好手,是队里的一等劳力,后来又在不耽误干活的情况下学了兽医知识,帮队里养猪。再后来,我们队办了夜校,她又进入夜校学习,进步很快。哪怕再忙,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知识和文化,70年的时候,成了队里推荐的第一个工农兵大学生。

 她去年学成归来,在我们公社畜牧兽医站工作。去年您和夏书记一起去柳树屯的时候,夏书记说,柳树屯的规模养殖可以推广一下,现在,王庆丽同志就在做这个事情,她先是培养了大批赤脚兽医,又推广科学养殖,在各个大队循序渐进扩大养殖规模,事情办的有模有样。

 我们觉得,像这样优秀的同志,她的事迹应该让全国人民知道,值得全国人民学习。王庆丽同志的事迹,不在于多么轰轰烈烈,而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如果我们的老百姓,都能向她一样,成为工作学习两不误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兴呢?

 所以,我想着,在省报上发一篇她的文章,然后再请夏书记帮忙递到国报,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力。您也知道,这几年全国各地树了不少典型,咱们这儿也可以出一个。”

 说着话,谢赟把自己写的稿子递给了他。

 邹明涛仔细看过稿件,略一思索,问道:“这个王庆丽同志之前就上过报纸了吧?”

 “对,上过了。她还是开风气之先的人呢。在我们那儿特别受欢迎。谁听了她的事迹都要竖个大拇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