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再见李东山(第2页)
“有那么夸张吗?”
“有!主要是老黄看了我们的小汽车,期待值一下子就升高了,本来他想一点一点改进,现在直接让老梅帮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给大家都整的没话说了。
我让他把他们最早仿制的那辆没通过验收的车开过来,我们先看看再说后续该怎么办。他就派人把车开过来了,那车在距离我们拖拉机厂大门还有200米的时候就趴窝了。来送车的司机那叫一个尴尬。原地修了半天,才让它重新启动。老梅他们研究了一阵子,只能小改,大改他们暂时做不到。我让人把那辆车也给你们开过来了。”
“车呢?”
李东山沉默了两秒,说道:“坏半道上了。好一点的话今天能开过来,不好的话可能得明天了。”
谢赟:“……难怪它通不过国家验收呢。咱们国家在质量把控上还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李东山说:“第一批仿制的东西没通过验收的有不少。主要是懂技术的人不多,说仿制就真的是仿制,对它的工作原理什么的甚至都不了解,能造出来、能用,其实就算很好了。咱们当时很多的技术人员之前都是学徒工,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废寝忘食克服了很多困难的结果了。
你别看我和老黄互相打击、互相揭短,但是我说句实在话,老黄也不容易。汽车厂最早就是个修理厂,后来变成配件厂,再后来才争取到生产载重汽车的任务,变成了汽车厂。又作为三线建设的配套企业从省城搬到大山沟里,老黄一家也跟着从省会搬到山沟里去了,不眠不休的工作,老黄现在头也秃了,背也驼了,就剩下一颗为了国家而奋斗的心依然坚挺了。
小谢,潘老,你们帮帮忙,行不行?”
说完,李东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觉得自己在得寸进尺,在强人所难,小谢人家是副县长,潘老手上也有自己的研究,他呢,得了一点好处,又想要更多的好处,纯属贪得无厌了。
关键是,他现在给不了人家同等的回馈,就只是在让人家付出,却给不了回报。这可真是太糟糕了!
潘长青却爽快道:“行啊,开过来,我们研究研究。咱们国家那么大,要实现货物的流通,实现国家在物资方面的宏观调控,好的运输车辆必不可少。我们之前没考虑到这个问题,看来确实是有点脱离实际了,这是我们这些研究人员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