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回归出海

 再加上有系统的辅助,珍珠养殖手册中也提到沙粒的作用,可以用来培育珍珠是有可能成功的,只是对环境要求相对苛刻一些。 

 但这里是古代,环境未受污染,她相信即便植入沙粒,也能培育出珍珠,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此外,每只贝类内植入的沙粒数量在两颗到十二颗之间,根据贝壳或螺的大小来决定。一般贝类都是六颗以内,只有螺的数量会多一些。 

 因为渔苗怕失败,所以螺类的珠核放的多,毕竟在现代都没有从螺类养殖珍珠的技术,只有天然形成的,所以,渔苗没打算螺类产珍珠能一次性成功,她更多的是在做试验。 

 植入沙粒或珍珠时,要植入到贝壳内某一部位,产生的珍珠质是形成珍珠的关键。 

 在古代,没有现代的高科技设备,受条件限制,珍珠养殖无法像现代那样顺利进行。 

 但也正因如此,渔苗发现了其它的方法。 

 虽然植入沙粒有很大的失败风险,但也有一半成功的可能,所以渔苗决定尝试一下。 

 而且,珍珠养殖作坊里已经有一批植入了沙粒的珍珠贝和螺类,准备投放到小梅沙中养殖。 

 珍珠养殖本就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连这点失败都无法承受,那这珍珠养殖场也就没必要办下去了。 

 渔苗就是想通过不断试验,找到最适合当下的珍珠养殖方法。 

 对于小梅沙这片水域,渔苗充满信心,这里的水域状况堪称最好的养殖环境,而良好的水域环境是珍珠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天下放了多少珍珠贝?”渔苗问道。 

 “下了不少呢,从早上到现在就没停过。”一位大叔用扁担挑着用特制地渔网装着的母贝准备放入海中。 

 这渔网是专门专门用来装经过处理后的珍珠贝的器具。 

 这些珍珠贝都已经“动过手术”,也就是植入了沙粒或珍珠,正准备投放到海域中养殖。 

 此时,大叔正挑着它们往小梅沙岸边走去。 

 “那数量应该不少,要是累了就适当休息,这活儿也不着急,一两天肯定干不完。”渔苗关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