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净华寺内部(第2页)

 在戏台的左右两边柱子上,还撰写着一些繁体字,好似对联一般:《弄假传真随他演来无非扬清激浊。》

 《移宫换羽自我听去都是教愚化贤。》

 “写得好。”我轻轻的点了点头:“以戏明理,也算是戏曲的一些内部含义了。”

 “这边是鼓楼。”带路人带着我们来到左边一个单独的殿。

 “对了,师傅,你叫什么呢?”李强挠了挠头。

 “哦哦哦,我唐突了,唐突了。”那人转身对着我们双手合十:“在下发法号本宁,谢施主是知道的。”

 “哦。”李强点了点头:“那本宁师傅,你怎么不穿僧袍呢?我以为你是这里扫地的呢。”

 李强也是口无遮拦,他本来就对这些东西没什么畏惧之心,能叫本宁师傅,也算是他的礼数了。

 “呵呵,阿弥陀佛。”本宁继续合十道:“出家人不打诳语,因是本寺庙出现事件,僧人都无法处理,只得求助于各位施主。”

 “为了避嫌,只能穿着便衣,免得吸引好奇之人。”

 “哦...”李强这才点了点头,指着前方的殿:“行,那师傅你继续吧,刚刚你说这是鼓楼。”

 李强微微一笑,继续带着我们进入鼓楼之中。

 果然,说是鼓楼,还真的只有一面鼓,用一个红色的架台撑起一面立着的鼓,鼓面对着门口,高度约有总共有三米左右。

 我们并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门口看了看:“这是法器吗?还是什么?为什么独独用一个房间摆着?”

 云中散人听见了我的疑问,缓缓来到我身边道:“道教也有,叫做道钟,不过道教的道钟却是借鉴了寺庙的鼓楼。”

 他这么一科普,其余人都不知不觉的慢了下来,听着云中散人讲解了起来:“有句话说的好,叫做《晨钟暮鼓》,说的就是鼓楼和钟楼。”

 “从唐代开始,寺庙就形成了有寺必有钟的传统,而寺庙的钟鼓楼的建筑又是借鉴了宫殿的鼓楼模式。”

 “也就是东方是钟楼,西方则是鼓楼,一是为了报时,二则是为了在礼佛的时候,敲击伴奏,亦或是有人参拜的时候,敲钟以示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