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全是忠臣良将,我大明祖坟冒青烟了!(第2页)

 “哟呵,熟人还真不少呢!”

 朱元璋眯着眼睛,仔细的看着天幕里的画面,还真让他找到一些老熟人的后代。

 比如魏国公徐允爵是徐达的后人,灵璧侯汤国祚自然是汤和的子孙。

 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徐达和汤和自然也很高兴。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爵位和家族传承,真正做到与国同休。

 “就是不知道你们这些子孙争不争气,有没有像那些贪官污吏一样,给咱的子孙添麻烦。”

 朱元璋话锋一转。

 徐达、汤和等勋贵全都心神俱震。

 他们纷纷跪在地上,为自己辩解。

 “陛下请放心,我徐达的子孙后代,必然会与小陛下同心同德!”

 “我汤和的后代也肯定都不是孬种。”

 “咱早就留下遗训,子孙后代绝不可贪赃枉法,这一点还请陛下放心。”

 这些勋贵们全都信心满满。

 朱元璋满意的点头道:“要真是这样,咱也就放心了,你们这些勋贵,好歹也都是咱大明的支柱,那些大臣们自然比不得。”

 正所谓流水的大臣,铁打的勋贵。

 大明的勋贵都是代代相传,与国同休,他们与皇权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跟大臣们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比起朝廷大臣,朱元璋更相信这些跟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勋贵。

 当然,他也只是间歇性的相信而已。

 徐达、汤和等洪武年间的勋贵全都神情放松。

 之前天幕里的朱由检有言在先,在场的这些人全部都是国之栋梁,朝廷忠臣。

 有这句话作保证,他们才能如此自信,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肯定都是好样的。

 【朱由检在应天府郊外与留守南京的勋贵大臣们交谈一番后,便在无数人的簇

拥下,住进了应天府的行宫。】

 【说是行宫,但其实和顺天府的紫禁城没什么两样。】

 【毕竟,二百多年以前,这里曾经也是大明的京师。】

 【奉天殿内,空旷整洁,气势威严。】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目光望着殿外的广场,思绪仿佛回到两百年前,与太祖、成祖同列。】

 【两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