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合作了这么几次下来,对于叶寒的要求,韩四坪向来都是有求必应的。
“华科院物理所和华夏航天局。”
听到叶寒的话,韩四坪明显愣了一下。
原以为让他找的无非就是行业内的某单位,要么是影视公司,要么是相关的机构或个人,华科院和航天局,他显然没料到是这两家。
不过结合手里《月球》这个剧本,韩四坪也大概明白叶寒的目的了。
“叶导,你是想请华科院和航天局的人作为顾问,参与到电影的拍摄中来?”
叶寒点头:“对,毕竟对于这些科幻概念来说,他们才是专业的,接下来得提前做一些月球环境,还有基地的模型,这些都需要有专业人士来指导,提供意见。”
“叶导,我觉得咱们只是拍一部科幻电影,有必要找上他们吗?”
于东似乎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
不过叶寒还是坚持:“肯定有必要,科幻片不像其他题材,不说安全科学吧,也得尽量做到合理,我不想最后拿出一部不伦不类,全是瑕疵的作品来,就算别人不说,我自己这关也过不去。”
“韩总,我没有这块得关系,所以这事还得你出马才行。”
韩四坪的华影毕竟算是国字号的,它本身也有官方的背景,让他去谈是最容易的。
“行,我去试试,不过成不成我也不敢保证。”
见韩四坪把事情揽了下来,叶寒补充了一句:“当然,作为协助电影制作的顾问,费用该给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
……
就在叶寒这边,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华语新片做前期准备的时候,同时他漂亮国的处女作《彗星》正在好莱坞掀起不小的波澜。
一部讨巧的,小成本的软科幻电影,在发行规模并不如何大的情况下,开画首周轰下1699万美金的好成绩,已经引起北美观众和媒体的注意。
包括他的四季影业和狮门的博弈,再到华纳接手,从撤档到重新上档,这一系列的事也被扒了出来,这曲折狗血的事情,也成了好莱坞的话题。
这样的结果就是,上档第二周,《彗星》的票房数据不但没有下跌,还涨了,涨不少。
不过,倒也不光光是曝光度增加的原因,因为开画成绩不错,华纳也是从善如流,加大了些发行规模,成绩确实亮眼,第二周2230万美金,依然紧紧跟随在档期内另两部电影《摇滚校园》和《神秘之河》后头,位列第三。
而前两部电影,都是大公司制作,分别是派拉蒙和华纳,一直就是档期内的热门。
尽管北美的10月份并不是票房大月,这一年的年度大片比如《魔戒》《加勒比海盗》《黑客帝国》等都没有定在10月档,让《彗星》讨了个巧,但两周3929万美金的成绩就已经足以自傲了。
如果加上成本再算看的话,这成绩,甚至能把同档期内,乃至整个年度算上已经下档的所有电影,都碾得渣渣都不剩。
这样的收益比,简直都可以说是神奇了!
而且,好莱坞历史上,以小博大,低成本收获高票房的电影虽然也有不少,基本都是靠着腥膻色,暴力等重口味元素,强烈的感观刺激来吸引观众,尽管能赚钱,但普遍评价不高。
而《彗星》不同,开画第一时间,imdb就开出77的分数,到如今上映两周后,甚至已经到8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下档后,这个评分或许会回落,但不出意外,绝对能维持在8分上下。
对一部低成本电影,特别是低成本的软科幻片来说,这已经是实打实的高分了。
所以,《彗星》北美上档后,imdb的讨论区,对他的讨论就没断过,清一色的,都在惊呼。
“噢,我的上帝,我看到了什么?《彗星》的周票房居然破2000万美金了,两周共计超过3900万,这电影成本才300万吧?就算加上宣发也不到500吧,真是赚大了。”
“好久没见过这么强的低成本科幻片了,值得8分的评分。”
“电影我看了,确实有点意思,杰西卡也是真的美,不愧是好莱坞最性感甜心。”
“电影不错,可这四季影业是从哪冒出来的,导演是谁?看名字像是亚洲人,是岛国的还是高丽的?”
“来自华夏的叶寒导演,你们不知道吗?今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将获得者,去年还的了柏林最佳编剧的银熊奖。”
“欧洲的奖项啊,那这位华夏导演应该去拍文艺片啊,怎么来好莱坞拍了部小成本的科幻片。”
“我倒是知道这位叶导演,前两天租了个录影带,有一部叫《心之迷宫》的外语片,就是他拍的,很精彩,这位导演很擅长拍悬疑。”
“那就对上了,这部《彗星》科幻的外衣,本质上其实也算是悬疑片,还挺烧脑,科幻的元素不多,也就卖一个概念,最多算是软科幻吧。”
“不管怎么样,电影拍得可以,我决定了,以后多关注这位华夏导演,前提是如果他还继续在好莱坞拍摄的话。”
“上面的朋友,那你不用等太久了,他那部获得威尼斯金狮的电影北美发行已经被华纳买下,应该很快就能上映。”
“话说回来,《彗星》这部电影票房走高,现在最尴尬的,应该是狮门影业吧,听说原本是想拿撤档来威胁导演,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
“我以前还是挺喜欢狮门的,他们发行的小成本独立电影都挺好看,可惜这两年的作品是越来越差了,特别是现在档上那一部,简直是狗屎,和《彗星》比差远了。”
“说得对啊,真搞不懂狮门,不好好发行《彗星》,反而去推那一坨,这眼光也是真够差的,倒让华纳捡了个现成的。”
“那你们就想多了,狮门还是《彗星》最大的投资出品方呢,尴尬就尴尬呗,反正钱是肯定赚到了,最多就是坏了些名声。”
……
《彗星来的这一夜》虽然只排榜三,但不管是在北美的被讨论度,和热度都不输前两部,甚至犹有过之,要不是排片稍低,都能争一争榜一的位置。
电影热映之下,收获的可不止是票房,是金钱,也是让叶寒和他的四季影业在好莱坞打响了知名度,也为他以后的作品奠定了影迷和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