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硬骨头一两惜石

第172章 以退为进

拥有共同的利益自是维系牢靠关系的上好的手段,而长公主又是太后唯一的亲生女儿。

 如此,一切都豁然开朗了,李悠然根本就是太后的人。

 这才是太后讨厌李家,却不讨厌她的真正原因。

 太后愿意助她成为晋王妃,未尝不是保住自己的权势,在变幻莫测的局势里给自己留条后路。

 既然李悠然是未来之人,自然拥有着这个时代所无法企及的未来经验与学识,利用未来的奇思妙想,取长补短,几乎是信手拈来。

 只从华服铺子判断,李悠然至少能给太后和长公主大赚银子。

 有实际的用处,只破个虚名,伤不到李悠然的根基。

 其财富,无可比,其权势,亦非可比。

 想扳倒这样的人,不借助外力是不可能的。

 “姐姐若想要,她做生意的奇思妙想,配方,笔记上都是有的。”

 “容我想想。”

 李悠然已经占尽先机,的确要从长计议。

 东宫守恩本等着喝茶,没说几句,就听到门外有人问,“六公子在这儿吗?”

 “六公子在娘子房中。”

 他一听是周嬷嬷的声音,起身往外走去,刚一露面,便听她呼天喊地的叫着:

 “哎哟,我的小祖宗,您怎么在这儿啊,所有人都在银杏院等着您呢。”

 这周嬷嬷是老太君放在东宫守恩身边的管事嬷嬷,久闻无忧脾气,也怕当面请人被她甩脸子,干脆在院中先声夺人。

 正说到紧要,守恩自然不想走,可听嬷嬷提起银杏院,也想起不能让长辈久等。

 只得回头道一句,“姐姐,那我先走了。”

 无忧点点头,无意去凑热闹。

 东宫守恩来到银杏园一番热闹不在话下。

 又拖了半日,贞信伯世子担心是东宫礼不在京中,宣国公府没收到消息,买通两个小厮,递了消息进去。

 然而一日过去,仍没等到回音,上官家也急了。

 用过午膳,一家人坐在厅中喝茶,贞信伯看着儿子,“不能再拖了,再拖太傅就回来了。”

 侯氏端着下巴:“你说,宣国公府此时还按兵不动,难不成,真打算上堂说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