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吕夷简的政治手腕(第3页)

 虽然只是短短不到半个时辰的相处,但包拯对吕夷简也算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政治手腕太高了。 

 简直就是个狡猾的老狐狸。 

 还好不是奸臣,如若不然,那就太可怕了。 

 次日一早,朝会之时。 

 吕夷简便将包拯在定远县三年的政绩都禀报了一遍。 

 赵祯听后,激动不已:“好个包拯,果然没让朕失望!” 

 恨不得现在就把包拯留在朝堂之上。 

 刘娥却没有表态,转问吕夷简:“吕卿家的意思呢?包拯该封何职?” 

 吕夷简看了一眼龙椅上皇上的神情,心中明了:“回太后,昨日老臣业已见过包拯,确是难得之才,可堪大用。” 

 丁渭一听,当即出列,反驳道:“太后,包拯虽有些才华,然此人行事过激,不计后果,杀心太重。与我朝仁孝治国的理念颇为不合!” 

 “所谓大忠若奸,包拯看似忠臣,实则乃大奸大恶之徒。” 

 “依老臣看,包拯万不可大用,否则日后必祸乱朝纲,太后明察!” 

 赵祯一听,脸都绿了。 

 当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简直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一个爱民如子的臣子,在丁渭的嘴里,反倒成了大奸大恶。 

 若包拯是大奸大恶,那世上就没有忠臣了。 

 赵桢指望吕夷简替包拯说两句好话,可吕夷简此时却退回班中,一言不发了。 

 因为对吕夷简而言,他该做的已经做了,他不想得罪太后,也不想得罪皇上。 

 此时的赵桢,心里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堂堂一国之君,想重用一个贤臣都如此困难。 

 “终有一日,朕要将丁渭这群奸臣一一清理干净!” 

 想到这里,赵桢道:“那依丁太尉的意思,包拯该居何职为宜?” 

 “回皇上,这是吏部的事,不该老臣管。”丁渭却又将锅甩给吏部,免得让太后说他僭越。 

 毕竟他是枢密使,管的是禁军,不管政务。 

 大宋朝的宰辅,当真是一个比一个老奸巨猾。 

 吏部尚书张士逊也是察言观色,见太后没有表态,而皇上是有重用包拯之意,于是顺坡下驴,道:“回皇上,定州知州刚刚离任,目前尚空缺。” 

 皇上见是五品职位,便不再多言,回头探询太后的意思。 

 刘娥也不好太过拂了皇上的脸面,便点头道:“那就让包拯权知定州,即刻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