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长安柳月

第200章 匦使院要做华夏的脊梁(第3页)

 至于借贷不还这件事,李重润倒是不需要过多的操心。

 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了以寺院为主体,通过抵押放贷的寺库。

 到了唐朝,这个买卖被称为质库。

 达官显贵们在沿街购买铺面立质库的屡见不鲜,百姓对于急需用钱的时候,将不动产或者是动产在质库抵押换钱十分的习以为常。

 所以李重润只需要参照这种模式,未来再在匦使院下面设立一个拍卖行,将逾期还款的抵押物公开拍卖,自然不会有什么损失,说不定还能在其中大赚一笔。

 “太孙殿下,”钱仁走到李重润的身边,“那咱们的钱庄叫什么名号呢?”

 李客在一旁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就叫太孙钱庄如何?”

 李重润听到他的话不禁哑然失笑。

 “李大人,依着你的意思,孤这一辈子就只能做一个太孙?”

 其实李客说的也没毛病,历史上的李重润可不是一辈子都是太孙,他爹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被武则天杖毙了。

 “微臣不敢。”

 李客连忙向李重润行礼,他心中一阵惶恐,怎么能够如此诅咒太孙殿下永远当不了皇帝。

 “要不就叫大周钱庄?”

 钱仁试探着问了一句,李重润依然摇了摇头。“一国之号哪能让我们乱用?”

 并不是李重润不想用大周国号作为钱庄的招牌,只是他知道这个国号再过几年,就会随着武则天的退位而更改。

 若是那时的钱庄已经成为天下百姓很熟悉的机构,贸然改名就会很麻烦。

 李重润低头思索了一下,他知道,朝代可能会更迭,但一个业务,一个企业却能够延续很长的时间。

 他记得在日本有一个企业叫做金刚组,创办于公元578年,在世界上存在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想清楚了这个道理,他面带微笑看了看钱仁、李客二人。

 “我们匦使院创办的旬报叫做《华夏旬报》,孤当时希望,无论皇帝是谁,匦使院都可以成为华夏的脊梁。

 既然如此,那咱们这个钱庄,以后就叫华夏钱庄吧!”

 说完,李重润走到桌案前,拿起毛笔,在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下了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