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生体火箭

 第210章 生体火箭

 生体火箭,一个听上去就几乎不可思议的词,在林易这里,终于是成为了现实。

 从外表上来看,这个生体火箭的外形呈现圆锥形,类似当年的角石壳体事实上,林易也正打算将其命名为“房角石号”。

 这个名称,是纪念他来到四亿年前后,第一次发现房角石尸首时的那种震撼感,让他开启了从晚奥陶纪至今,从最初几只拥有空间突触结构的巨型羽翅鲎个体至今各种品级個体,一统海陆,展望太空的征途。

 同时,也是纪念当年与直螺角石巢群紧张而又残酷的军备竞赛,又或者说,纪念那个群魔乱舞的早古生代。

 此时,“房角石号”庞大的,一如当年角石的银白色带着红色条纹的壳体矗立在一个由陆地母巢结构改进而来的发射架上,笔直的迎向天空。

 发射架由三条附肢结构特化而来的高大固定吊臂组成,而发射架下方则有大量没有活细胞组织的外骨骼结构组成。

 这些外骨骼结构内部含有的矿物质离子与特殊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惊人的耐热性,但对火箭发射的高温来说还是不够的。因此,其底部是一个巨大的,蓄满水的水池,当火箭发射,尾焰便会将池内的水蒸发,吸走大量热量。

 同样的,“房角石号”身上,最需要承受热量的喷口部分,也进行了类似的处理。

 外骨骼表面,覆盖着多层类似鲨鱼盾鳞的鳞片结构,这些鳞片结构是由熔点沸点都较低的矿物质组成。一旦尾焰开始喷射,便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带走热量。

 同理,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承受热量的火箭壳体也采用类似的多层盾鳞设计,以尽可能的减少材料需要承受的热量。

 当然,内层自身的壳体结构也仍然能承受相当程度的高温因为是第一次正式的发射,林易为大部分指标都预留了较大的冗余,以提高容错率,以防万一。

 火箭燃料方面,林易选择了较为容易获取的液氢作为燃料,而液氧作为氧化剂,分别储存在两个类似发射药结构的腔室内,利用高压气体与肌肉结构将燃料与氧化剂汞入反应腔之内。

 反应腔内,也并没有细胞组织存在,全部由耐热外骨骼结构组成,以承受燃烧的高温。

 而液氢与液氧的提取,则是采用生物电流直接电解水,将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再持续压缩为液态,储存在低温高压环境下。

 这样的结构,在整个“房角石号”身上并不只有一处林易参考后世多级运载火箭的理念,为“房角石号”在身侧设计了一圈可分离的助推结构。

 这让“房角石号”与后世的运载火箭一样,在主体外还连接着一圈“小火箭”。

 它们的体内各自具有一套独自的空间突触神经结构,在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这些小火箭似的可分离式助推结构将会与主体脱离,向地球坠落,并在随后自我溶解。

 而如此庞大的一连串结构,其所运载的,也是重中之重不过,比起后世的运载火箭,其不需要考虑复杂的维生系统,因为,其运输的东西,自身就具有这一功能。

 “房角石号”庞大壳体的顶部,容纳着一簇改进过的庞大菌毯瘤结构,其就将作为巢群探索外层空间的先锋。

 这个菌毯瘤的基因序列经过林易的大量修改,并不只有光合作用这一种完备的自养系统,而是,将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自养系统全部整合!

 光合作用不必多说,第二种,则是类似后世硝化细菌的化能自养,即利用物质氧化的过程获取能量。

 该结构被与光合作用结构结合,让其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代谢废物与氧气实现化能自养,并进一步将代谢废物由光合作用系统吸收,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第三种,则是真菌的辐射合成是的,其实并非特定种类的真菌,是所有的真菌,都能利用黑色素将辐射产生的能量吸收,并转化为营养物质为自身所用。

 这样的结构被巴奥使用在太空生物的外壳下层,用于吸收并转化致命的宇宙辐射。而如今,林易也将其基因片段整合并运用,以进一步让特殊菌毯瘤在宇宙环境中生存。

 而其内部,则容纳了大量脂肪组织,供应其初期的增殖。一旦增殖到一定的规模,这三套自养系统组成的完整循环供应下,这些菌株将继续在宇宙中增殖发展,最终增殖出属于巢群的生体卫星结构,作为巢群征服宇宙空间的第一步,一个崭新的开始。

 甚至,下一步,能组装大型生体飞船的太空母巢,也将被林易提上日程尽管其真正的实现,可能会比想象的更晚。

 与人类的航天事业不同的是,这次试射,其实并不用担心失败。成本问题对林易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而后世最为宝贵的人员训练成本则是根本不存在,人员安全问题更是完全不用考虑。

 但林易还是经过了极为仔细的检查与大量模拟,以尽可能确保万无一失因为,除特殊的菌毯瘤之外,还有另一样特殊的东西,将会随着“房角石号”飞往茫茫太空之中。

 那便是,当年奇虾巢群最后留下的一只三眼赫德虾被封印进类琥珀物质的残躯。在找到奇虾巢群母巢的同时,林易果然也发现了这具亿年前的遗物。

 奇虾巢群,曾经向往那片星空。这次,林易便要带上它们的复眼,一同见证,巢群初次踏入漫天繁星之间。

 因为有不少后世的经验可供参考,还经过大量的模拟运算,对这次发射的成功率,林易有着相当的把握,因此,才将奇虾巢群最后的遗物带上,某种意义上,也是激励自己不能失败。

 思索间,“房角石号”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检查工作,只等待最终,林易在意识中一声令下,便带着巢群的希望,飞向那期待已久的,九天之上。

 (本章完)

 它们的体内各自具有一套独自的空间突触神经结构,在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这些小火箭似的可分离式助推结构将会与主体脱离,向地球坠落,并在随后自我溶解。

 而如此庞大的一连串结构,其所运载的,也是重中之重不过,比起后世的运载火箭,其不需要考虑复杂的维生系统,因为,其运输的东西,自身就具有这一功能。

 “房角石号”庞大壳体的顶部,容纳着一簇改进过的庞大菌毯瘤结构,其就将作为巢群探索外层空间的先锋。

 这个菌毯瘤的基因序列经过林易的大量修改,并不只有光合作用这一种完备的自养系统,而是,将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自养系统全部整合!

 光合作用不必多说,第二种,则是类似后世硝化细菌的化能自养,即利用物质氧化的过程获取能量。

 该结构被与光合作用结构结合,让其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代谢废物与氧气实现化能自养,并进一步将代谢废物由光合作用系统吸收,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第三种,则是真菌的辐射合成是的,其实并非特定种类的真菌,是所有的真菌,都能利用黑色素将辐射产生的能量吸收,并转化为营养物质为自身所用。

 这样的结构被巴奥使用在太空生物的外壳下层,用于吸收并转化致命的宇宙辐射。而如今,林易也将其基因片段整合并运用,以进一步让特殊菌毯瘤在宇宙环境中生存。

 而其内部,则容纳了大量脂肪组织,供应其初期的增殖。一旦增殖到一定的规模,这三套自养系统组成的完整循环供应下,这些菌株将继续在宇宙中增殖发展,最终增殖出属于巢群的生体卫星结构,作为巢群征服宇宙空间的第一步,一个崭新的开始。

 甚至,下一步,能组装大型生体飞船的太空母巢,也将被林易提上日程尽管其真正的实现,可能会比想象的更晚。

 与人类的航天事业不同的是,这次试射,其实并不用担心失败。成本问题对林易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而后世最为宝贵的人员训练成本则是根本不存在,人员安全问题更是完全不用考虑。

 但林易还是经过了极为仔细的检查与大量模拟,以尽可能确保万无一失因为,除特殊的菌毯瘤之外,还有另一样特殊的东西,将会随着“房角石号”飞往茫茫太空之中。

 那便是,当年奇虾巢群最后留下的一只三眼赫德虾被封印进类琥珀物质的残躯。在找到奇虾巢群母巢的同时,林易果然也发现了这具亿年前的遗物。

 奇虾巢群,曾经向往那片星空。这次,林易便要带上它们的复眼,一同见证,巢群初次踏入漫天繁星之间。

 因为有不少后世的经验可供参考,还经过大量的模拟运算,对这次发射的成功率,林易有着相当的把握,因此,才将奇虾巢群最后的遗物带上,某种意义上,也是激励自己不能失败。

 思索间,“房角石号”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检查工作,只等待最终,林易在意识中一声令下,便带着巢群的希望,飞向那期待已久的,九天之上。

 (本章完)

 它们的体内各自具有一套独自的空间突触神经结构,在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这些小火箭似的可分离式助推结构将会与主体脱离,向地球坠落,并在随后自我溶解。

 而如此庞大的一连串结构,其所运载的,也是重中之重不过,比起后世的运载火箭,其不需要考虑复杂的维生系统,因为,其运输的东西,自身就具有这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