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费氏弓背蚁
第334章 撞击计划
第334章 撞击计划
“一号推进器已就位,准备接近目标”
“二号就位.”
恒星光辉的照耀下,硕大的人造结构正运转着身侧的一系列辅助喷口,在炽烈的等离子尾焰稳定下缓缓转过身形,一系列的观测结构锁定在前方同样庞大的物体上。
四周,无数个较小的人造结构从巨大结构身躯上那些宛如一口口深井的结构中脱离,向前飞行,它们的外形仿佛数个来自不同结构上的组件简单的拼凑而成,但也足够使用。
“进入预定位置,准备着陆.”
小型结构的前端,三根细长的结构缓缓展开,对着面前的巨大物体,并随着距离的逐渐接近,抵在物体表面,并迅速固定住身形。
细长宛如附肢的结构末端开始嵌入物体表面-其表面似乎比想象的脆弱不少。随后,整体结构的末端,各式各样的结构一一展开,将一个宛如喷口的结构围绕其中。
几道微不可查的离子尾迹在喷口中隐约显现,而四周,还有更多这样的结构先后附着在物体表面,几乎附着了物体的整个后半表面。
一道道尾迹隐约显现,与此同时,巨大物体的身后,另一道尾迹也随之隐约出现-却并非那些小结构喷射的离子尾迹,而是仿佛无数云雾组成。
种种原因都表明,这是一颗冰质彗星。而此时,那层坚冰组成的壳体上,附着的,则是无数的小型推进器结构,持续的调整其轨道。
这些推进器基本是电火箭引擎,配合太阳能板使用-它们中,有探索舰队最后的存货,也有从迫降的战舰与被毁的战舰上直接拆下的。
彗星这样大小的物体,电火箭引擎很难实现推进,不过本身,它们的作用也并非直接推进,而是尽可能的略微修正彗星的轨道,让其到达目标位置。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距离尺度惊人的太空中,这句话并非夸张的形容。因此,只要稍稍改变轨道,一系列连锁反应,就能让彗星轻松的到达目标地点-莫瑞亚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