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东宫与太子妃(第3页)
李建成就着郑观音的手,缓缓饮下药汤,苦涩的味道在口腔中散开,他却仿若不觉,“有劳爱妃了,只是如今父皇有意征伐之事,干系重大,我与众臣商讨许久,仍未得善策。征伐则恐国力难支,不伐又怕忤逆圣意,这该如何是好?”
李建成放下药碗,眉头又不自觉地皱了起来,无奈地叹了口气。郑观音转身走到他的身后,轻轻为他按摩着太阳穴。
她思索片刻后道:“殿下,妾身虽不懂这朝堂之事的诸多复杂,但也知晓这其中利害绝非寻常。只是殿下如此日夜苦思,若是累垮了,也得不偿失。”她的声音轻柔舒缓,动作轻柔。
“殿下,此事确为棘手。但妾身以为,陛下圣明,或可再寻时机,向陛下坦诚相陈大唐如今之困境与征伐之利弊,陛下或能体谅
。且殿下不妨先着重筹备,整军练武,积聚力量,待时机成熟,再行定夺,也不失为一策。”郑观音微微垂首,目光诚挚地望着李建成,那眼神中既有对夫君的关切,又有对局势冷静的思索。
郑观音家族显赫,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其高祖郑道玉是北魏太常卿、徐州刺史,祖父郑谌为北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等职,父亲郑继伯也担任北齐北豫州大中正等重要官职,后在隋朝也身居高位。这样的家族背景使她自是不缺才学睿智以及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
自幼受家族文化的熏陶,她饱读诗书,通情达理,在这东宫之中,虽为女子,却能在李建成面临困境时,以自已独特的视角和智慧,给予他一丝慰藉与可行之策,能在关键之时,为李建成照亮些许前行的道路,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这复杂多变的宫廷与朝局之中,愈发显得珍贵而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