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挥师西进(第2页)
在遥远的波斯湾畔,阿巴丹炼油厂内,熊熊燃烧的烈焰将整个天空都映照得一片火红,仿佛要把这片海域,都点燃一般。而此时,英勇无畏的华军工兵们,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手中拿着产自奉天的泡沫灭火器,奋不顾身地冲向那被英军恶意点燃的巨大储油罐。
身材魁梧的王耀武将军,踏着脚下黏稠如胶的原油,艰难地一步步登上了高耸的控制塔。他手持刚刚接到的情报,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刚刚经过抢修得以恢复运行的输油管道信息:“每小时可恢复产能八千桶!”这个好消息,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振奋。
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阵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空。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三十架如同鬼魅般的英国蚊式轰炸机,从高空呼啸而来,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向着炼油厂俯冲而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华军并没有丝毫慌乱。早已严阵以待的 hQ-17 防空导弹系统瞬间启动,一枚枚精准制导的导弹,如离弦之箭般射向敌机。只听一声声巨响在空中炸开,那些来势汹汹的蚊式轰炸机,纷纷在距离地面仅仅五百米的高度,被强大的火力交织成的火网击中,化作一团团绚烂的火球坠落而下。
与此同时,在巴士拉郊外的河面上,第 3 舟桥旅的战士们,正在争分夺秒地架设一座浮桥。正当一切进展顺利之时,负责监督施工的小八嘎工兵联队队长山田,无意间发现了支撑桥墩所用钢材上,竟然印着“鞍山钢铁 1941”几个醒目的字样。
刹那间,一股强烈的恐惧和恶心感涌上心头,山田不由自主地双膝跪地,开始剧烈地呕吐起来。原来,他的父亲当年就是死在了“九一八事变”后的鞍山钢铁厂内,如今看到这些熟悉的标记,那段痛苦的回忆再次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而在河的对岸,一群伊拉克部落武装分子,高举着用阿拉伯语翻译而成的《永乐诏书》,缓缓走向华军阵地表示投降。他们手中的羊皮卷上,还沾染着英军情报官的鲜血和脑浆,让人不禁对这场残酷战争感到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