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页)

 原来这就是社学的夫子呀。 

 看着自己的得意学生,老夫子摸了摸胡须,沉声问道:“去过清水书院了?” 

 袁清恭敬回答:“昨儿祖母带学生去了。” 

 “书院怎么说?”老夫子又问。 

 这时,袁清爷爷袁传芳走过来,不等袁清回答便道:“哎哟,先生你有所不知,那帮人眼睛长脑袋顶上,说什么我家清娃太小,一来一回路途远,不适合进书院。 

 我看来往的学生里,明明有比我家清娃还小的。他们就是嫌我家穷,没给好处,我们又不是不交束脩……” 

 “爷爷。”袁清无奈,试图打断自家爷爷的抱怨。 

 可惜没有成功,袁传芳瞪他一眼,又望向坐在圈椅里的其他人,“我家清娃的天赋,你们都晓得,只要能进清水书院,考秀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们家清娃考上秀才,这十里八村说出去脸上也有光。 

 以后乡里小伙子找媳妇、大姑娘说婆家,人家一听同乡出过秀才,也要高看一眼。” 

 几位老人都是人精,哪里还不明白他后面想说什么,老人们或寻借口起身离开,或留意到自己调皮的孙子在捣乱,转头训孙;或干脆闭着眼睛装睡着,总之就是不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