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第2页)

 李氏眸光闪了闪,摸出60文铜钱塞到陶氏手上,“我们庄稼人,不比县太老爷,一点心意,陶妹子你别嫌少。” 

 陶氏惊,忙推回去:“这怎么能行,你们手头也不宽裕,这钱我不能要!” 

 李氏拉着她的手,语重心长道:“妹子你听我说,你家清娃中了童生,后面还得考秀才、考举人,用钱的地方多,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 

 外村人都如此,梧桐村的几个当家人也赶紧掏出钱给陶氏贺喜。 

 陶氏高兴又得意,想当初她想让孙儿去清水县书院读书,到处借钱不成,现在这些人却是主动送钱。 

 虽然很心动,想着孙儿先前的嘱咐,她坚决不肯收:“乡里乡亲的,你们能来贺喜,我们袁家已经很感谢了,大家手头都不宽裕,哪能要你们的钱……” 
 多番推辞之后,李氏见她态度坚决,想了想又道:“我看不如这样,你家办几桌筵席,我们大伙来吃席热闹热闹。” 

 既然是吃席,自然得送礼金,钱也送了,席也吃了,也拉近双方的关系。 

 陶氏遗憾地再次拒绝:“清娃只是成了童生,没有功名,仍是个白身,这会儿就心急火燎地办席像什么样,等他中了秀才,一定好好请各位来热闹。” 

 李氏抚掌而笑,“这法子好,就等清娃中秀才再办,你家清娃书念得那么好,肯定能取中!” 

 其余村民亦是附和,又夸起袁清来。 

 这些话陶氏很爱听,笑得满脸褶子:“希望如此吧,这院试的考生虽比县试府试少很多,却不是那么好考的。 

 县试府试的考生基本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可这院试的考生,四五十岁、甚至七老八十的老童生都有。” 

 大部分村民家中都未有正经的读书人,闻言很是吃惊,“七老八十?黄土都埋到脖颈了,考中了秀才也没什么用吧?” 

 陶氏点头:“可不是么,真不知这些读书人怎么想的。” 

 众人惊讶一阵,一人又道:“这更不用担心了,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还考不中秀才,要么没那个命,要么书念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