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回京(第2页)

 所以薛虹回京沿途也在不断勘察、记录沿途漕运情况。

 薛虹打算抽整个南亚的血来养活大明的百姓,建立成熟的海运路线,将南亚的种种粮食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明。

 除了这些东西外,薛虹还带回来了新的粮食,番薯。

 这玩意产量极高,但容易发生种子退化,吃多了还容易反酸水,但这是救命的粮食,哪里还能挑三拣四的?

 不过薛虹并不准备立刻传播出去,而是好好回忆一下,怎么尽可能避免红薯退化,以及筛选良种的方法,还有种植、食用注意事项。

 这玩意,扛旱,不挑地,在山角疙瘩随便种两三亩,就够一家人勉强度日了。

 虽然不扛饿,但也可以让百姓饿不死。

 薛虹打算好好回忆一下,然后在把从吕宋带回来的相关经验知识记录下来,先实验一年,确认没什么问题了,再传到民间去。

 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这玩意要是撒到民间,然后种了几年后开始大面积害病,减产,导致坑死无数饥民,那薛虹可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

 数日转眼即逝,正午时分,原本繁忙的顺天府渡口处,一队队兵马将整个渡口围了起来,一辆辆车马在渡口外准备就绪。

 只不过……这些马车似乎,不是一个地方过来的。

 其中一队,是内务府的马车,还有一队是户部的马车。

 双方负责带队的官员僵持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宫里派人过来传了话,内务府的官员二话不说直接撤回了宫里。

 大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要是哪天陛下能从单守才大人眼皮子底下和国库抢银子成功,那才是稀罕事呢。

 而京城的街道中,也挤满了准备一睹薛虹容貌的百姓。

 “听说了吗?这次出征的戚继光将军虽然没回来,但全程运筹帷幄,调动后勤粮草的小薛大人今天就回京了。

 之前孙阁老去东吁平叛也是小薛大人调动后勤,出谋划策的。”

 “不就是调动后勤嘛,又不是领兵打仗,我上我也行。”

 “哎呀?!你可真是满口长牙!征战行赏,后勤第一没听说过?还你上你也行。你上炕都费劲呢,你还想上哪?”

 “我可听说了,小薛大人还是探花,博学多闻。有过目不忘之能,遍观古史。容貌也是一等一的好。”

 “那是,长的不好看,也不会被林公收为弟子再做女婿啊!”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似乎都想目睹一番这位传说中薛探花、薛大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