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官员的道德不断下降

 “新唐书有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如今看来此话果真不假,若是谁能遍读史书,不说可以预知未来,却也可以做到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了。 

 景瑜,你很幸运,上天赋予你如此天赋异禀。这也是朕之幸……当然,也是太子之幸。 

 对了,景瑜,如今你也将近而立之年,可有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的想法?朕也好为你宣传宣传嘛。” 

 薛虹面上依旧是恭敬之色,笑容不减,叹息一声而后道:“臣这一身学识怕是很难找得到衣钵传人了。臣百年之后,恐怕大多都要失传。” 

 此话一出,隆庆帝神情微妙,面露疑色:“哦?景瑜你这话是何意?” 

 薛虹恭敬一拜,而后道:“其一,臣之学识大多仰仗天授之能,博闻强记。是故可遍观群书,仰赖陛下爱护、座师赏识、恩师训教,方有今日。 

 这其中,天赋、努力、气运缺一不可。 

 另外,臣如今蒙太子信任,委以重任,教导世子,怎能分心训教他人? 

 不过,世子聪颖,非臣妄言。恐百年之后,世子之资,不亚于陛下、太子。 

 虽不可全部继承臣之杂学,但于经史济世一道上,必远胜臣矣。” 

 隆庆帝微微抬眸,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再好的玉石要成才也要看是谁雕刻。世子有今日之资质,景瑜你功不可没。 

 对了,朕听说,你如今二十有七还未有子,这是怎么回事?” 

 薛虹诧异了一瞬间,随后便回答道:“回禀陛下,早年因臣醉心学问,加之守孝,是以未婚。 

 后与中馈两情相悦,是以心中不留二人。 

 家师数代来一脉单传,拙荆身体又有些羸弱,所以臣想着再过一年,身子好些再孕育子嗣。 

 人言孕子如临鬼门关。不论臣第一个孩子是儿是女,都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一直以来,薛虹都谨记林如海的教导。 

 天永远是变幻莫测的,无法揣测,只能无时无刻做好准备,以免触怒天威。 

 对着皇帝夸奖太子,那是大忌。可夸皇孙那就不一样了,因为对皇帝构不成威胁不说,而且还是隔辈亲。 

 你夸奖的越厉害,皇帝就越高兴。 

 当然,这里也有薛虹向隆庆帝表态的意思。 

 陛下你就别瞎琢磨了!臣这辈子就一个嫡传弟子,就是世子。就算再收徒弟,最多教点科举、乐理、农学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