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是城城啊
第11章 放粮,魏叔玉装逼(第2页)
李世民有些不敢置信:“啥......只能维持到明年二月??”
高士廉苦笑一声道:“陛下有所不知,关中百姓们家里的存粮,一般在6个月左右。百姓们为了分散风险,往往夏收与秋收各一半。”
李世民倒抽一口凉气。受干旱影响,今年某些地方的秋收,只怕是颗粒无收。
万幸去年混小子修缮关中水利,让关中老百姓们赚了不少铜钱。
否则,他们哪里有铜板购买粮食。
“那...那从江南调粮呢?”
“受旱灾影响,粮食从江南水运到洛阳,一斗差不多在6文钱。”
李世民脑壳有些疼。江南到洛阳都要6文钱,从洛阳到关中的话,一斗最少要多一文钱的成本。
他刚想开口定下来,这时无舌跪着呈上一封信。
李世民愣了下。不是特别重要的话,无舌不会打断他。
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简单的几句话。
【父皇慌个嘚,区区一点旱灾就鸡儿吓软了。儿臣运筹帷幄之中,半月内便能解决关中缺粮的难题。】
李世民脸皮抽了抽,混小子一如既往的没大没小。前天通过不良人传信,居然今天就到了,这也太快了吧?
他清了下嗓子:“为安定关中百姓们的心,朕决定开仓放粮15天。”
见李世民答应放粮,朝臣们连忙拍着马屁。
“圣明不过陛下!”
长孙无忌的脸色平静,心底却很是疑惑。朝臣中他与李世民相处的时间最久,对他的性格最清楚不过。
陛下的性格最为果决,要开仓售粮也会售个精光。
怎么会售卖半个月,莫非是那封信的缘故?
长孙无忌心里冷笑不已。既然只售半个月的粮食,那就不怪他从中推波助澜。
……
受机构精简、层级简单的缘故,大唐朝廷的办事效率挺快。
大朝会结束后,开仓售粮的诏令传遍关中大地。
百姓们对此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朝廷总算开仓售粮,只要6文钱一斗。”
“官粮都要6文钱啊,这也太黑心了吧?”
“算便宜的粮食咯,要知道私人粮铺,一斗粮食要20文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