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皇太极建大清(第2页)
可谁能想到啊,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明熹宗突然驾崩了,他弟弟信王继承了皇位,魏忠贤那帮阉党也被一锅端了。到了崇祯元年四月,又传来消息,说袁崇焕又被任命为蓟辽督师。太宗一听,跺着脚直叹气:“我正打算发兵攻明呢,怎么这袁崇焕又被启用了!” 这袁崇焕之前被免官,就是因为魏忠贤在背后使坏,现在崇祯帝一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魏忠贤这些人给收拾了,然后把袁崇焕召回来重用。袁崇焕去见崇祯帝的时候,崇祯帝第一句话就问他怎么治理辽东,袁崇焕胸脯一拍,信心满满地说:“只要皇上给我足够的权力,五年之内,我保证收复整个辽东!” 当时就有个给事中许誉卿在旁边撇嘴,觉得他这话太夸张,有点吹牛的嫌疑。
到了崇祯二年,也就是满主天聪三年,太宗这段时间没啥大事儿干,闲得慌,就经常出去打猎,顺便检阅军队,消遣消遣。有一天,太宗打猎刚回来,就有亲兵跑过来报告:“皇上,明朝有两个人来咱这儿投降啦!” 太宗一听,眼睛一亮,马上说:“快,把人带过来让我见见!” 这两个人一见到太宗,“扑通” 一声就跪在地上,哭得那是稀里哗啦的。
太宗问:“二位,这是有啥事儿啊?”
这二人赶忙行礼,其中一个说:“大皇帝,臣姓孔,名有德,他姓耿,名仲明,我俩都是东江总兵毛文龙的部将。您说这事儿气人不气人,那袁崇焕督师蓟辽的时候,平白无故就把我们毛帅给杀了!大皇帝您可得给我们做主啊,您发兵攻打明朝,我们俩愿意当向导,给您带路!”
这毛文龙,一直在东江盘踞着,这人性格那叫一个倔强。袁崇焕怕他以后不好管,就借着阅兵的名义,把毛文龙给斩首了。所以啊,这孔有德和耿仲明就想给他们的主将报仇,一合计,就逃到满洲来了,心甘情愿地想帮着满洲攻打明朝。
太宗一听,就说:“这想法倒是不错,可山海关外,有袁崇焕守着呢,不好进攻啊,你们二位可有啥好主意?”
这俩人一听,就开始琢磨,琢磨了好半天,孔有德才开口:“这关内外确实不好攻打,要不咱绕道西北,从龙井关攻进去?”
太宗一听,纳闷了:“这龙井关在哪儿呢?”
孔有德赶忙解释:“在明朝都城东北的长城口,要去那儿啊,得先经过蒙古,然后就能沿着长城入关。这龙井关一拿下,就可以向洪山、大安二口分路直捣遵化;遵化要是打下来了,明朝的京城可就不稳喽!”
太宗一听,高兴坏了:“你们俩真愿意当向导?”
俩人忙不迭点头:“愿意愿意,绝对愿意!”
这时候,皇弟多尔衮说话了:“你们俩来这儿,明朝朝廷察觉到了没?”
俩人赶紧说:“不但明朝朝廷不知道,连袁崇焕都被蒙在鼓里呢!”
多尔衮一听,说:“既然这样,你们俩赶紧回登州。”
太宗一听就不乐意了:“我攻打明朝还指望他俩当向导呢,你咋让他们回登州啊?”
多尔衮笑着解释:“这攻打明朝,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要是被袁崇焕知道了,他从登莱调水师潜入咱们这儿,那咱岂不是顾头不顾尾,得不偿失嘛!”
太宗一听,觉得有道理,可又发愁:“让他们回去是好,可没人带我们进龙井关了呀。”
多尔衮接着说:“蒙古喀尔沁部已经归顺咱们了,咱们的军队到了蒙古,找个熟悉路的人当向导,就能进龙井关。”
太宗一听,大喜过望,指着多尔衮对孔有德和耿仲明说:“这是我皇弟多尔衮,足智多谋啊!你们就听他的,还回登州,把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记住,一定要秘密行事。将来立了功,我绝对不会吝啬重赏!”
孔有德和耿仲明领了命,就回去了。
到了这一年的十月,太宗亲自整顿八旗劲旅,正准备出发呢,就听说蒙古喀尔沁部派台吉布尔噶图来进贡了。太宗接见了他,见面就问:“你认不认识去龙井关的路啊?”
嘿,这布尔噶图还真给力,说:“奴才几年前去过一次,大概的路还认得。” 太宗一听,那叫一个高兴,当下就拍板,让他当向导。这一下,满朝文武,除了留下守城的,全都跟着太宗出发了。好家伙,那场面,戈铤在太阳下面闪闪发光,旌旗多得都把天都给遮住了,真可谓是浩浩荡荡!
没几天,大军就到了喀尔沁部。喀尔沁亲王那是热情款待,摆下宴席犒劳大伙,这其中的热闹咱就不多说了。太宗到了龙井关,往城关上一看,嘿,就几百个守卒,这些人瞧见满兵像潮水一样涌过来,吓得腿都软了,撒腿就跑。满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整队入关,接着兵分两路进攻。一路去攻打大安口,由济尔哈朗、岳托带领四旗人马;另一路攻打洪山口,太宗亲自率领四旗,连夜就出发了。
您说这明朝这边呢,当时他们一门心思守着山海关,压根没把大安、洪山二口当回事儿,一点儿防备都没有,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满兵大摇大摆地攻进去了,还连夜朝着遵化进攻。
明朝朝廷得到消息,那可慌了神,赶紧飞檄到山海关,调兵救援。总兵赵率教接到命令,一刻都不敢耽搁,星夜就出发了。到了遵化东边一个叫三屯营的地方,抬眼一看,好家伙,前面全是满兵,把三屯营围得那叫一个严实,就跟铁桶似的。赵率教回头看看自己带的兵,还不到人家的四分之一,心里就明白,这要是硬拼,肯定不是对手。可他也不含糊,当下就给将士们打气,把队伍分成好几队,大喊一声,就朝着满兵冲了进去。
满兵瞧见有明军冲进来,也不着急,先放他们进阵,然后两面一合,就把赵率教给困在中间了。赵率教那是真勇猛,可架不住满兵是越杀越多,自己这边的兵却是越杀越少。他眼巴巴地指望城中能出兵救援,结果呢,等了半天,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又拼杀了一会儿,眼瞅着太阳都快下山了,赵率教没办法,只能杀开一条血路,直冲到城下,扯着嗓子大喊:“快开城!” 结果城上是矢石乱下,根本不让他进去。
赵率教急得不行,大声喊道:“我是山海关总兵,奉旨来救援此城,快开门呐!” 这时候,就听见城上守兵扯着嗓子回他:“主将有令,不管是敌兵还是援兵,都不许入城!” 赵率教这下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还受了重伤,再看看身边的士兵,都没剩几个了,也实在没力气再打下去了。他仰天长叹:“老天爷这是要亡我啊!” 朝着北方叩拜之后,心一横,拔剑就自刎了。
这边赵率教一死,满兵可就更来劲了,已经到了城下,把剩下的残兵杀得干干净净,接着就开始攻城。城里的守将叫朱国彦,这人就知道闭关死守,就这么把赵率教的性命给耽误了。他自己也没什么谋略,啥调度都没有,最后没办法,只能和妻子一起,朝着北方拜了几拜,就上吊自杀了。
满兵拿下了三屯营,马不停蹄地又朝着遵化前进。遵化巡抚王元雅那是竭力固守,可满兵四面围攻,守兵们根本来不及布置防御,没一会儿,遵化就被满兵攻陷了,城里的官员全都殉难了。太宗进城之后,倒也仁义,让兵士把这些官员的尸体都给掩埋了,还对将士们大加犒赏。
第二天,太宗就率领大军继续进发,一路上那是势如破竹,所过的州县,听说满兵来了,都吓得赶紧归附。不到一个月,蓟州、三河、顺义、通州这些地方,全被满兵给占据了,大军一直打到了明朝都城的城下。这一下,明朝朝廷可彻底震动了。
幸好啊,明朝还有个勇将叫满桂,瞧见满兵大举来袭,赶紧带兵来救援。和满兵厮杀了半天,双方是互有胜负。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城上突然一声大炮响,弹丸四射,满兵这才稍微退了一点。可谁能想到,满桂的兵也被打伤了不少,满桂自己也中了一弹,好在命大,没丢了性命。太宗一看,也收兵了,就在城北土关东首扎下营来,下令第二天接着攻城。
嘿,还没等攻城呢,就出了新状况。贝勒豪格和额驸恩格德尔两个人,慌慌张张地就跑进来了,大喊:“不好啦,袁崇焕领兵到啦!” 太宗一听,心里 “咯噔” 一下,忙问:“这事儿当真?” 这明朝都城被满兵打得是人心惶惶,赶紧飞檄各处,让他们领兵来勤王。袁崇焕接到圣旨,先派赵率教、满桂领兵去救援,自己带着两个总兵随后出发。可谁能想到,赵率教已经战败身亡了。等袁崇焕赶到明都的时候,其他勤王的兵也都到了,他们就一起去见崇祯帝。崇祯帝命令袁崇焕率领援兵,和满兵迎战。
太宗一听说袁崇焕又来了,心里那叫一个不乐意。豪格和恩格德尔就说:“这袁崇焕就算再会用兵,又能怎么样?趁他刚到,咱们去劫他的营垒,肯定能大获全胜!” 太宗一听,直摇头,说:“袁崇焕那可是智谋过人,他能不防备着?你要是想去劫营,可得处处小心,提防他设下伏兵,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豪格领了命,带着兵就去了。结果呢,明军果然早有准备,满兵一进去就中了埋伏,被打得大败。幸好豪格他们拼了命地抵御,才没把命丢了。太宗知道后,就说:“我就说袁崇焕会用兵吧,你这么莽撞,本来该治你的罪,念在你一片忠心,这次就饶了你。可只要袁崇焕还在,就会阻碍咱们前进,总得想办法把他除掉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