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慈禧巧计掌权(第3页)
就说董元醇的那份折子,也有可取之处吧。你们要是真肯尽心尽力辅佐皇上,我们这些女流之辈,何必非要干预政事呢?但是灵柩的安放,幼主回京,这两件大事,你们到底办得怎么样了?” 怡亲王听太后这么说,心里不痛快,就回了一句:“我们辅佐皇上,也不能事事都听太后的吧。” 太后一听,大怒道:“我让你辅佐皇上,可没让你事事都不听我们的!皇上是天下共主,一天不回京,人心就一天不安,皇上也一天不得安宁。所以叫你们定个日子,护送灵柩、陪着皇上,赶紧回京城,好把你们辅佐的责任也给卸了。”
端华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因为京城还没完全平定,所以才想晚点儿回去。” 西太后可不吃这一套,直接说:“京城早就平定了,别瞎怀疑了,还是早点回去的好。” 这三个人灰溜溜地退出来,又合计出一个坏主意,打算派怡亲王的侍卫护送太后,等走到古北口的时候,把西太后给刺死。
嘿,他们可没想到,西太后那叫一个精明,早就偷偷命令侍卫荣禄带了一队兵,紧紧跟在身边。到了护送灵柩出发的那天,按照清朝皇室的礼制,各种仪式都举行完毕,太后和皇上先走,他们的鸾舆在前,灵柩在后,这样方便京城的人迎接。怡亲王、郑亲王他们一看荣禄寸步不离太后左右,吓得根本不敢动手。就这么一路平平安安地到了京城。
九月二十九日,太后和皇上稳稳当当地抵达京城北门,恭亲王率领着王大臣出城迎接。东太后传下旨意,让各位王爷起身,恭王谢过恩,就跟着鸾舆进了城。怡亲王、郑亲王一看城外到处都是军营,心里直发慌,就赶紧回自己的府邸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来,正想着进宫呢,就看见恭王奕沂、大学士桂良带着几十个侍卫走过来了。
恭王开口就说:“有圣旨,让怡亲王解除职务。” 怡亲王一听,懵了,说:“我这正奉着大行皇上的灵柩呢,谁下的命令让我解任啊?” 正说着,郑亲王也走过来了,看见两人在这儿争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恭王一看郑王也来了,就说:“真巧了。现在奉了谕旨,让怡亲王、郑亲王都解除职务。” 郑王一听,还笑了,说:“上谕可都是要我们拟定的,这谕旨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恭王严肃地说:“现在御宝都盖在上面,你们敢不遵旨吗?” 这一下,怡亲王和郑亲王可傻眼了。
怡亲王瞪大了眼睛问:“这圣旨上的印玺是从哪儿来的?” 恭王不紧不慢地说:“大行皇帝临终的时候,亲手交给两宫太后的。” 怡亲王和郑亲王一听,撇了撇嘴,满不在乎地说:“太后可没权力解我们的职,皇帝年纪那么小,就更别提了。” 恭王一听这话,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来了,大声喝道:“你们俩敢不接旨?” 怡亲王和郑亲王脖子一梗,还嘴硬:“压根就没见到什么正经圣旨,接什么旨?”
恭王气得直跺脚,指着他们说:“这御宝可是先皇传下来的,你们敢不认?” 说完,大手一挥,喝令侍卫把这两人拿下。怡亲王和郑亲王还不服气,嚷嚷道:“我们犯了什么罪?” 恭王正气凛然地说:“你们听好了!” 接着就宣读起谕旨来。这二位听了,还嘴硬说:“你这是瞎编乱造陷害我们,走,跟你去见太后理论理论。” 恭王哪会怕他们,直接让侍卫把这两人拖出去,送到宗人府,交给宗令看管起来,自己回宫复旨去了。
要说还是西太后手段厉害,她先把怡亲王和郑亲王的爵位和职务给革了,然后让宗人府联合九卿,严肃地商议怎么给他们定罪。同时,又另外派睿亲王仁寿、醇亲王奕譞,让他们赶紧去把肃顺抓回来问罪。睿亲王和醇亲王领了圣旨,带着一百来号侍卫出了城,打着迎接灵柩的幌子,准备诱捕肃顺。
走了一百多里地,正好碰上运送灵柩的队伍。两位王爷赶紧下马,肃顺也下马过来相见,互相行了礼。之后,两位王爷又到灵柩前祭拜行礼。肃顺心里惦记着宫里的事儿,就想打听一下太后和皇上的情况,两位王爷敷衍着说都安好,醇亲王奕譞还说:“到了驿站,咱再细聊。”
等他们到了馆驿,奕譞突然站起来,脸色一正,高声说道:“有旨,拿革员肃顺!” 肃顺一听,吓得脸都白了,惊慌失措地问:“我犯了什么罪?” 奕譞板着脸说:“你的罪过可多了去了,到宗人府再跟你说。” 肃顺还想啰里啰嗦争辩几句,可是哪有用啊,只能任由侍卫押着,连夜赶回京城。第二天,朝廷就降旨把肃顺革职,交到宗人府议罪,同时派人去抄了他的家。处理完这些事儿,朝廷就任命恭亲王奕欣为议政王,在军机处任职。
过了两天,咸丰帝的灵柩到了德胜门,太后和皇上亲自出宫跪地迎接,然后把灵柩迎进禁城,停放在乾清宫。这时候,王大臣、大学士、都统等一帮官员,联名请求太后垂帘听政,还打算给新皇帝定个年号。一开始,有人提议 “祺祥” 两个字,但是大家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俩字意义有点重复,不太好。两宫太后就命令军机大臣重新拟定。议政王奕欣多会揣摩太后心思啊,他琢磨着太后的想法,拟了 “同治” 两个字呈上去。西太后一看,嘿,这 “同治” 俩字太妙了,正好寓意着两宫太后共同治理天下,就决定把明年定为同治元年,昭告天下。
第二天,朝廷又降下一道旨意,宣布载垣、端华、肃顺这三个人飞扬跋扈,不把朝廷和皇上放在眼里,罪大恶极,辜负了先皇的托付。不过,太后开恩,免去他们凌迟的刑罚,直接判处斩立决。这三个人一死,朝廷上下再也没人敢违抗太后的命令了。从这以后,清朝的大政方针,都由西太后慈禧一个人说了算。在东南的军务方面,朝廷把重任都交给了两江总督曾国藩,让他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还有浙江全省的军务,这四个省的巡抚、提督、总兵以及以下的官员,都归他节制。您瞧瞧,这么大的权力,这么重的责任,自古以来都少见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