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可控核聚变!(第2页)

这种情况下,自己怎么可能打的赢智械天灾

唯有逃走,才能有一线生机,才能保持未来的希望。

此刻,最大意识连接数骤然暴涨到10亿,当务之急当然是兴建更多基地,粮食基地、生活基地、工业基地等,才能将这些克隆体养活。

还要建造更多的克隆体生产工厂,才能尽快生产出够自己使用的克隆体。

最大意识连接数十亿,常用克隆体数量就要达到15亿,加上备用克隆体就是20亿。

再加上另外还需要一部分处在冬眠状态的克隆体做最后备用,总克隆体数量就要达到30亿。

现阶段自己一共才有12亿克隆体而已,还需要再生产18亿。这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

不过这些事情对于李青松来说都已经驾轻就熟了,按部就班去做即可。分配出一部分克隆体去做之后,李青松便没有往这方面再倾注过多注意力,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另一件事情上。

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

无论是之前李青松自己的推演,还是现阶段从蓝图克文明飞船之中得到的现实验证,都向李青松证明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可控核聚变才是进行恒星系航行的基础。

原因很简单,核裂变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最高效率也仅有约0.089%,依据质能方程,一块质量为1kg的铀235,最多最多也就只能产出约81013焦耳能量。

而核聚变拥有更高的质量转换效率。

核聚变也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氘氚聚变、氘氘聚变、氘氦3聚变、质子-质子链聚变、碳氮氧循环聚变等。

这些类型是较为常见的。除了这些之外,在某些大质量恒星,以及中子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激烈物理过程里,还有更重元素参与的聚变,但那些都是非常规的,可以暂时不考虑。

这几种常见类型的聚变之中,以最为容易实现、环境要求最低的氘氚聚变为例,它的能量转换效率约为0.375%,足足是核裂变的4.2倍!

1kg的氘氚,可以产出能量3.361014焦耳能量!

环境要求和技术含量更高,更难以实现的质子-质子链聚变和碳氮氧循环聚变,能量转换效率更是可以达到0.7%左右,高达核裂变的大约7.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