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高温冻死(第2页)

而研究太阳系的起源,便是一种增进对宇宙了解的过程。

如果未来自己能到达更高级别的科技层次的话,自己还会对更多的星系,更大尺寸的宇宙结构展开研究。

在这个距离上,李青松操纵着众多无人探测飞船离开舰队,分散在了广袤的太空之中,如同一面筛子一般,开始在这一片广袤的太空之中细细筛选。

最远的无人探测飞船与主舰队的距离达到了约1亿公里。

以主舰队为圆心,以1亿公里为半径,如此,李青松的探测截面便达到了约3.14亿亿平方公里。

以此处为起点,假设奥尔特云边缘为距离太阳1光年,那么,从此处航行到奥尔特云边缘,便等于李青松扫描探测搜索了一个底面积为3.14亿亿平方公里,高约为1光年的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达到了大约2.951029立方公里,约占奥尔特云总体积的千亿分之二点五。以现有理论之中,奥尔特云物体总质量为地球五倍,也即31025千克计算,假设这些物质是均匀分布的,那么扫描千亿分之二点五的体积,从概率方面计算,大约能发现7.51014千克,也即约7.5百万亿吨的物质。

7.5百万亿吨的物质,以理论之中奥尔特云内彗星或者小行星的平均密度,也即约0.6克每立方厘米计算,这些物质,大约等同于一颗半径为67公里的小行星,或者300颗半径为10公里的小行星。总的来看,如果现有的太阳系演化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一趟旅程之中,发现奥尔特云宏观物质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一片浩瀚虚空之中,李青松便操纵着这支庞大的舰队不断的加速,不断扫描身边的所有虚空。

时间便这样悄然流逝着。

李青松发现自己所处空间的物质密度一直在不断的降低之中,从太阳系周边的每立方厘米约3到10个粒子,降低到了现在的每立方公分约0.05到0.1个粒子。

密度降低了十倍不止。

但很特殊的一件事情是,这里的“温度”却很高,甚至高达上万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