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彩虹之门
第180章 大科学装置(第2页)
依据不同的能级和具体研究课题的细分,这些对撞机又可以分成许多类型,具备多种不同的建设模式和环境需求。
此刻基础工业体系已经搭建完毕,李青松立刻抽调出大量的克隆体,开始在太空之中进行相关建设。
没错,这些大型科研设施,李青松并不打算造在星球表面,而是造在太空之中。
太空之中重力极为微弱,且具备极高的真空度,正是适合建造粒子对撞机的好地方。
并且,与当初国家时代人们建造的那些对撞机,以及蓝图克文明建造的那些对撞机不同,李青松所建造的对撞机,更大,能级也更高。
很显然,能级越高,粒子碰撞便越猛烈,越能引发新的物理现象,科研价值便越高。
基于这种思路,李青松干脆专门在太空之中造了一座巨型核聚变电站,然后围绕着这座核聚变电站开始进行对撞机管道的铺设。
这一条重离子对撞机,李青松直接将它造出了20公里的长度。它的管道直径约为10米,总体积便达到了约160万立方米。算上周边的辅助设施等,总体积高达300万立方米,总质量达到了500万吨!
这样一个需要专门建设一座核电站供电的庞然大物,却仅仅只是李青松需要建设的众多对撞机之中的区区一条而已。而粒子对撞机,又仅仅只是李青松所需要建设的众多大科学装置之中的一种。
在粒子对撞机之外,李青松通过克隆体指挥着神工ai,调集来了无数重型机械,直接在牛郎a1上开始了挖掘,足足向下挖了一公里才停下。
之后,李青松在这里建造了另一种大科学装置。
中微子望远镜!
以超纯水等液体为介质,一旦有中微子与水分子发生碰撞,其后续影响便可以被观测设备捕捉到,进而让李青松可以对中微子发射源、中微子本身性质等展开研究。
这第一台中微子望远镜极为庞大。
它的主要设施是一个巨大的纯水罐,内部容积达到了600万立方米,足足可以容纳600万吨超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