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量子实验室!(第2页)

这是一座直径达到了3公里,长度达到了6公里,整体仍旧呈现出滚筒状的巨大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的外侧是三层滚筒,每一层滚筒的厚度约有200米,其围绕主轴旋转的速度精确可调,如此便能依据不同的需求营造出不同的重力来。

三层滚筒的内部则是一个维持静止的圆柱形主轴,内部维持着低重力或无重力状态。

这座巨大的实验室内部总计划分为了1000多个区域,涵盖了量子超算技术的各个分支,用于研究退相干问题的、环境干扰的、高性能散热、制冷、新型超导材料、纠错技术、激光精密操纵、算法、系统、程序,等等等等,每一个技术分支都占据了一片巨大的空间。工作在这处实验室的克隆体数量总计达到了500万名。

但这并不是李青松用于攻关量子超算技术的全部。

在其余各颗星球、各个太空基地之中,李青松还建造了总数超过1000座辅助实验室,在那其中也分布有200余万名克隆体。

工作在一线的克隆体数量超过了700万,但在这700万名克隆体之外,李青松还抽调了一亿名克隆体的脑力,让这些克隆体什么也不做,连吃饭都有其余克隆体专门照顾,专门整天躺在床上思考科技攻关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亿名克隆体的思考成果会实时同步到一线克隆体的脑袋里,让这些一线克隆体依据思考结果调整下一步试验方向。

下一步试验产出了数据,又会实时同步到这些脑力克隆体的脑袋里,支撑他们展开下一步的思考。

如此相互促进,相互循环。

当前阶段,抽调总计约1.1亿名克隆体加入到量子超算的攻关之中,已经是李青松能做到的极限。

毕竟其余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工业体系需要维持,之前积累的技术猜想和飞船性能提升的相关研究也需要克隆体去做。

但就算仅仅只有1.1亿名克隆体加入到攻关之中,其所具备的科研能力,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人类文明,以及蓝图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