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彩虹之门
第196章 胶子等离子体(第3页)
如此,李青松现在看到的它们,便是约138亿年以前的它们。
当然,这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它们的距离太远了,光线实在太过微弱。
这便需要提升望远镜的性能,提升望远镜的口径才能看到它们。
幸好,李青松的阵列望远镜技术足够先进,所携带的大型,乃至巨型望远镜的数量也足够多,才能勉强看到它们,进而对它们展开研究,以获取宇宙早期的状态信息。
引力波望远镜也开始了工作。
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经过的时候,物体的尺寸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就比如引力波的两条探测臂。当引力波经过时,它的一条探测臂会变短,另一条会变长。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这种变化会发生每一种物体上。飞船、战舰,乃至行星、恒星,全部都会发生这种变化。
但这种变化太过微小,仅有引力波探测器能察觉到。
因为引力波探测器的探测臂内,会有一束激光不断来回反射。
李青松的这台引力波探测器臂长15公里,那束激光每次探测,会往返一万次,如此,总长度便等同于30万公里。
假设一次引力波事件引发的引力波探测器的臂长变化幅度为万分之一质子半径,太小无法观测到。
那么激光往返一万次,便等同于将这一变化放大了一万倍,达到了1颗质子的半径,便可以经由高精度设备感知到了。
由此,引力波探测器便可以通过感知到的变化,探究这一次引力波事件背后的现象,甚至寻找引发这一变化的光学对应体,再经由光学望远镜进行直接探测,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这种引力波探测器李青松同样有许多台,此刻全都进入到了全功率探测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手段,收集着来自宇宙深处的引力波事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