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新的物理(第2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物理学意义上的超光速的实现。

物理学意义上的光速,是指真空光速。真空光速是一个常量,是恒定不变的,这个速度无法超越。但光在其余介质之中的速度却可以发生变化,可以轻易超越。

那些巨大的球形飞船的核心,中微子望远镜同样在不间断的工作着,观测着一例又一例中微子撞击事件。

中微子望远镜的工作方式便基于次生粒子在水中的运动会超越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这一原理。

因为中微子撞击水分子之后引发的次生粒子以超光速状态运动会引发某种辐射,通过观察这种辐射,便可以获取到中微子的相关信息。

每一种大科学装置俱都耗能巨大。

且不说粒子对撞机、引力波探测器、中微子探测器、高温低温实验室等等设备自身的能耗,单单是为了处理这众多大科学装置所产出的数据,便让2万余座量电超算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量电超算自身需要极低的温度,比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还低。这意味着就算是在冰冷的宇宙太空里,它也需要不断的散热。驱动芯片运转所需要的能量更是庞大。粗粗算来,这用于处理大科学装置产出数据的两万余座量电超算,总耗电量达到了平均每天800亿度,年耗电量更是高达29.2万亿度,比当初国家时代的整个人类文明的总耗电量还要高!

一整个初级电弱文明的所有耗电量,此刻却仅仅用于维持超算的运转。而超算的耗电量,相比起此刻李青松的整支舰队,又算得了什么

在李青松的舰队之中,还有20亿名以上的克隆体维持着清醒,每天都要消耗天量的食物与饮水,消耗天量的氧气。为了节省物资,物质循环设备更是全天候运转。

飞船自身设备的运转同样要消耗巨大的能量。林林总总加起来,恐怕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耗干一个普通电弱文明恒星际舰队的所有物资与能源储备。

也幸好李青松舰队的规模足够大,才能支撑起这天量的物资与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