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十万倍(第3页)

这种建设速度是任何一个文明都难以想象的。

真当如此大规模、如此高端先进的探测器是玩具车,想造就能造一大堆出来

哪一台大科学装置不是严谨凝重到了极点,一次又一次的论证,一次又一次的设计与迭代优化,耗费几十年时间,倾尽文明之力才能完成的

但在李青松这里,磁单极子探测器却是上百个工地同时开工,只待生产出足够的氦3,灌注进去,立刻便是一台探测器竣工。

如此,十余年时间悄然流逝。

5000余天的光阴流逝,让李青松拥有了超过500台磁单极子探测器,同时,之前李青松耗费众多时间建造出来的一千台质子衰变探测器也运行了整整5000余天的时间。

在这些时间里,平均单台探测器都探测到了数十万次的切伦科夫辐射事件,总计一千台探测器,探测到的事件总数超过一亿次。

上亿名克隆体,以及专门研究的科研ai全力以赴的研究着这些事件,但最终的结果却让李青松失望了。

这一亿余次辐射事件,全部都是中微子撞击事件或者干扰,没有一次是质子衰变!

这让李青松心中开始沉重起来。

“如果质子的寿命为1036年,那么,我的这些探测器在约14年的时间里,探测到的质子衰变事件应该在五十多万次了……

但,为什么一次也没有”

这便几乎只有一种可能性了。

自己之前大大低估了质子的寿命。

它的寿命下限,不是1036年,而至少是1042年,两者之间差了十万倍。

唯有如此,自己在14年时间里,没有探测到一次质子衰变的事情才能得到解释。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

继续增加质子衰变探测器的数量,以谋求更高的探测概率

但,这样做似乎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