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在清朝征服者爱写作
第104章 湟水河(第2页)
与此同时,县令动员了当地的民夫,将府城附近的石料、木材和铁件运至工地。百姓们听闻征大人亲自主持修桥,无不欢欣鼓舞,纷纷主动加入这场工程。一位年长的回族老人带来了家传的凿刻工具,他笑着对征大人说:“大人,这桥是造福子孙的善举,老汉虽年迈,愿献一技之长。”征大人被他的热忱感动,亲自上前握住老人的手,道:“有百姓这般支持,此桥必成大功!”
第二步是架设桥梁的主体。征大人决定采用石木结合的结构,以求坚固耐用。湟水河上,数艘小舟来回穿梭,运送石块到河心的桥墩位置。大内侍卫们站在河水中,冒着刺骨的寒意将石块垒起,为桥墩奠定基础。他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犹如一台精密运作的机器。征大人则亲自在岸上指挥,他手持望远镜,观察每一处细节,确保桥墩位置准确无误。
为了加快进度,征大人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施工方式。他建议在桥墩完成前,先搭建木质的临时通道,方便运料工人和士兵通行。这一提议大大提高了效率。临时通道建成后,民夫们肩挑手提,将石料迅速搬运到施工点,而御林军工匠则用铁钉和麻绳将木材牢牢固定在一起,形成桥梁的基本框架。
修桥期间,征大人还时刻关心工人的生活。他命县衙每日送来热汤热饭,并安排医师随时待命,以防止工人因寒冷或劳累而患病。一次,他发现一位年轻的工人在搬运石料时扭伤了脚,立刻命人将他抬到岸边医治,并安慰道:“你的伤要好好养,别担心,修桥是大家的事,容不得一人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