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在清朝征服者爱写作

第232章 在孟定府的边缘(第2页)

 孟定府的风土人情独具特色,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体的参与,使得这个学校的建设充满了民族的色彩。傣族、哈尼族、彝族、彝族等不同的民族在这里汇聚,他们身着各自传统的服饰,带着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彼此交流。在工作中,他们不仅仅是体力的劳动力,还是文化的传递者。当一个个民族小孩在工地边缘欢笑、跳跃,甚至为着大家的劳作唱歌时,整个工地上都充满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征大人看到这一幕,觉得自己的目标更加明晰——不仅要建设一座学校,更要通过这座学校,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交融并传承下去。

 随着工期的推进,学校的雏形逐渐显现。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外墙上挂着清晰的标语:“教育兴国,民众之本”。征大人亲自设计了学校的布局,除了普通的教室,校内还专门预留了场地用作演讲厅和音乐厅,体现了他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关注。而学校的建筑风格,也融合了云南的地方特色,木制的柱子和瓦屋顶既显得古朴,又有现代化的韵味。这所学校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教育的需求,更是让整个孟定府的风貌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到了工地的最后阶段,学校终于初具规模。建材的准备工作也已逐步完成,木材、石砖以及由各地采购的传统手工艺品被用于细节的装饰,力求让学校在给学生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征大人在视察过程中,专门为工人们准备了饭菜,慰劳大家的辛勤工作,亲自勉励他们:“你们今天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感谢你们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点亮了希望的灯火。”

 与此同时,征大人也开始筹划学校的师资力量。在孟定府,尽管各地都有一些基础的教师,但由于远离文化中心,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征大人亲自向中原地区的教育家发出邀请,要求他们派遣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此执教,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