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饥荒年代,我有万亩农场轶言轶语
第53章 再回秦家村(第2页)
“这次记得多弄点好东西回来,你这离任务完成还差的老远呐!”
到最后还是习惯性的给下属压了压担子。
陈卫国离开轧钢厂已经下午两点多了。
他回了趟94号院,他这次要出去三四天。
独留陈小玲一个人在家里。
不过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张大爷老两口每天都在家。
有什么事情,院里的马婶,刘全等人也能帮上忙。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真正是远亲不如近邻。
为了维护好邻里之间的关系,陈卫国也不是小气的人。
每次钓鱼回来总会给邻居们送点鱼获。
他在厨房里准备四天的蔬菜和米粮。
还在厨房的木桶里养了两条季花鱼和两条鲫鱼。
用来给妹妹改善营养的。
给门口的张大爷打了声招呼,让他转告陈小玲自己会下乡三四天,让她自己照顾自己。
临走时,他还去了一趟供销社,将手里的烟票和酒票都用了。
将他自行车两边的竹篓子装了个满满当当。
上次去乡里,他发现那些村长,书记们都喜欢整两盅。
也喜欢抽两口,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
至少在农民口中听不到这样的词汇。
他们嘴里的烟,就没怎么熄过火。
都是一根接着一根的点,火柴都省了。
当然,他们不可能抽得起过滤嘴香烟。
过滤嘴香烟虽然在59年9月份出现了。
可那是中华,在当时卖3块钱一包的高档烟。
老农民们可舍不得抽这种好烟。
他们都是将烟叶切丝,用报纸或者书本纸卷着抽,要不就是烟锅抽。
买好烟酒,随后他就骑着自行车慢悠悠的往秦家村走去。
走到无人的地方,就将车篓里面的东西,通通收进了空间的小屋里。
他还没忘记自己空间现在还很缺土壤。
一路上不停的观察着周边的环境。
寻找着能够取土取植物的的地方。
上次回来因为有秦淮茹在场,路上发现了好几处非常适合取土的地方,并没有动作。
只是默默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