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刘村溯源(第2页)
预测成真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下川县是第一个,绝对还会有第二、第三个等等。
找到第一个瘟疫爆发的源头,对追踪瘟疫后续发展的轨迹有重要意义,这种思路也是白新安教会郑九的。
郑九很快成功的被回春堂在下川的分馆招录,成为临时杂役,立刻开赴疫区。
为了避免被白新安识破,郑九再次做了易容。
这次的易容术连郑九本人都差点没认出自己,无他,对道法感悟的大福提升,福至心灵,皮囊本无质的区别,皆可任意雕琢。
这种在意志驱使下,辅以灵力的易容方法,化神期的修士是可以轻易做到的,郑九差着整整两个大境界,却也勉强可为,最多再添补少许易容丹药即可。
瘟疫首先爆发在白甸集镇下面的五方村和刘家村,两村共有六百余户,两千多人。
从因瘟疫丧生的第一个村民算起,仅仅过了两天,就死了三百多人,非常可怕,如果用五天一个时段计算,用不了一个月,两个村的村民几乎会全部死光。
假如溯源往回推,瘟疫应该在三日前就已经爆发了。
郑九忙前忙后,对疫区的活计十分娴熟,不经意间问了一个刘家村的村民,第一个死于瘟疫的是一名年逾三十的刘姓男子,父母已经出现了染病的症状,但妻儿没有问题。
这是一家普通农户,栅栏围成的小院,三间歪歪斜斜的土坯房,刘姓男子就停尸在院中。
因为天气渐渐炎热,尸体已经开始腐臭,但是按官府敕令,因瘟疫死了的人,只有经医馆的先生看过以后方可入土埋葬。
郑九借着医馆杂役身份看了这人,印堂的黑斑很大,明显是在死亡的那一瞬,命魂先被抽走了。
了解了刘姓男子父母发病的具体时间后,郑九决定主动出击,就守在其父母身边,看命魂是如何被抽走的。
为此,郑九早已准备好了一个小物件,叫银盏子,一个像小伞一样的银质碟子,只是没有伞柄,此物能够扑捉到灵力、鬼神的痕迹,甚至是相貌。
类似这样的小物件,玉扳指里有七八个之多,几乎都来自青阳道门的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