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起始线面若桃花

第6章 特殊艺术的宇宙创艺芝诺悖论联想

在探索宇宙创艺埃伦费斯特佯谬衍生后,林晓和苏然从芝诺悖论中获得灵感,提出“特殊艺术教育的宇宙创艺芝诺悖论联想”理念,为特殊群体艺术创作在过程与目标、有限与无限的思考上带来新的视角。

 芝诺悖论包含多个关于运动的哲学问题,如阿喀琉斯追乌龟悖论,阿喀琉斯速度远快于乌龟,但让乌龟先出发,阿喀琉斯为追上乌龟,需先到达乌龟先前所到位置,可此时乌龟又前进一段距离,如此循环,阿喀琉斯似乎永远追不上乌龟,这引发了对运动过程中无限细分与最终目标达成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特殊艺术教育领域,这一悖论可类比为特殊群体艺术创作中过程与目标的关系。特殊群体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目标时,往往会面临诸多困难,如同阿喀琉斯追赶乌龟过程中的种种阻碍。每一次克服困难、每一个创作步骤,都像是阿喀琉斯向乌龟位置的趋近。尽管看似永远无法真正抵达完美的艺术目标,但正是在这不断趋近的过程中,艺术创作得以丰富和完善。例如,一位视障陶艺家想要制作出完美对称的陶罐,由于视觉障碍,他需要不断摸索、调整,每一次尝试都像是在接近理想状态,却又总觉得有所不足。然而,这些看似无尽的尝试过程,塑造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赋予作品别样的魅力。

 从有限与无限角度看,芝诺悖论中的无限细分过程与有限的距离形成对比。特殊群体艺术创作也常面临类似情境,材料、时间、身体条件等是有限的,而艺术创作所追求的表达深度与广度似乎无限。艺术家需在有限条件下,像阿喀琉斯在有限距离内完成看似无限的步骤,找到平衡。比如,在创作大型综合材料艺术作品时,特殊群体艺术家可能因材料获取有限,要巧妙规划,利用有限材料创造出丰富层次和无限想象空间,以有限达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