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蒸不好饭
番外:张瑞山日记1(第2页)
张胜安哑然失笑。这哪是听他的话,分明是表面应付他的好心,实则背地里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这个后辈和张瑞山一样有自己的主意和行事手段。他曾经劝过张瑞山,过刚易折的道理谁都明白。张瑞山这样喜欢读书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但他还是选择一条路走到黑,十头驴都拉不回来。张家人是这样的,十分犟种。认定了的事死也要干,死了之后还得想法子让别人替他干。
张胜安已经过了喜欢和人争论的年纪,想了想,竟然觉得张海桐有一种朴素的智慧。有心的人也能发现,这位临时话事人是个实干派,不爱整那些虚的。
张瑞山的旧屋与张海桐的新屋相邻。若是各开两扇门,便会发现里面大不相同的布局,分明是两个极端的对比。一个低调奢华,一看便知道里面坐着一位地位举足轻重之人。另一间简单到有些简陋,偏偏有一种沉稳之感。如此看来,竟然不分伯仲。
张海桐这些日子里不停的处理张瑞山遗留下来的公文,发现里面不仅有北部档案馆诸多事务,还有一些七长八短的日常小事。
老宅哪里屋顶要修,给张瑞山说一声让他下印。
管后勤的说东西不够了,也给张瑞山说。
什么东家长西家短,他竟然都会看。硬生生把馆长当成大家长。
这些零碎琐事与家族大事递上来时往往混在一处,他都分门别类放好,以便取用。每一个都盖过印,一般只写允和不允。需要叮嘱的就用笔在下面批注一两行。
张海桐沿用张瑞山的习惯,不敢松懈。有时候忙的晚了,起来走动之时,才发现身体竟然坐的有些僵硬。
他从未觉得一天时间过得这样快。明明坐在桌子前时还是早上,再出房门就是晚上了。
四四方方的天井框着四四方方的天,四四方方的屋檐挂着静静发光的灯。
冷香随着冷风灌进鼻腔,张海桐不知不觉就走到张瑞山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