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铜签子与刨花水

“还记得马六甲的航线吗?”张海桐在桌子上的盒子里扒拉两下,找出两颗糖拆开扔水里。水温高,糖化得快。张海客从抽屉里拿出个巴掌大的金属长盒,里面放着一把勺子。

 他把勺子给张海桐,方便他搅拌糖块。

 那东西是张家生意伙伴送的,据说是英国佬喜欢的东西。盒子和勺子都做的很精致,非常适合下午茶摆盘。

 但张海客受不了英国佬的下午茶文化,他也没有自己兑咖啡搅糖水的习惯。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喝茶,咖啡喝多了他总觉得浑身不舒服。最后这把勺子用的最多的人反而是张海桐。

 “你说厦门?”张海客想了想,有点凝重道:“现在海上比陆上还乱,你要走海运拿货很麻烦。”

 “横跨欧亚大陆更麻烦。”张海桐拿起勺子敲了敲杯沿。“比如这个是喜马拉雅山脉,你觉得什么神人能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而且还是运货?”

 “绕行的话,你走一趟多少年?”

 “只能走海运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活人还能让屁憋死了?我们也需要大量的药品和枪械,这种东西只能去外国佬那里搞。你猜张瑞山为什么特别钟意德国?”

 张海客被他说服了。

 别的不说,此时此刻的德国佬在军械和医药上确实有两把刷子。哪怕到了下一个世纪,德国在工业和制造业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强国。

 在这个到处都在打仗的年代,军火走私和药品走私已经常态化。在全球各地的黑市都是非常吃香的生意,尤其美国制造和德国制造,还真挺值钱。

 张海桐不信这么赚钱的买卖,张海客没想过伸手做一笔。

 这不是道不道德的问题。至少现在这个年代,道德建立在资金上。人不能光出不进,张家再有钱,那也得不能分币不挣,真的当败家玩意儿。

 想做,就得找门路。张家在马六甲有现成的航线和船只。一直盘踞在厦门的董家不用白不用,不能用的东西费那么大劲运营起来干嘛?用来拍小时代吗?

 “咱们到香港满打满算快三年了,海外的族人给你递的签子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