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二房上京 如何言说
秋季行到末尾时,李家二房的人,整理了行装,准备入京。
厢房里,李青溪抱着李芷兰的胳膊:“芷兰,你这回要去多久啊?要是时间太长,我会想你的。”
“不知道呢,我爹说,可能要待大半个月吧。”
李芷兰将切好的瓜果喂到她嘴里:“大姐姐,我不在家中,就没办法给你打掩护了,你以后偷溜出去的时候,务必让冬云给你提前看好情况,免得被伯母抓到了,又要挨罚。”
“好好好,我知道了,你一定要尽快回来。”
李青溪说着,又想起一件事来:“听我娘说,二叔这位老师在官场上有点能耐啊。”
“是啊,我爹说老人家虽然退下来很多年了,但许多官员都是他的弟子。”
李青溪叹息道:“可惜了,就是不长寿。”
顿了顿,她又补充道:“不过,二叔这事儿也真是做的不地道。”
虽然是在李芷兰面前说她亲爹的坏话,但李青溪却丝毫没有顾忌,因为她知道她不在意。
“这么多年了,逢年过节他也不曾给那位老先生送过礼,平日更是连句问候都没有,现在想做官了,倒是想起人家来了,才眼巴巴送了封信过去。”
她撇了撇嘴:“得亏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了,这要是他还活着,怕是要指着二叔的鼻子骂。”
李芷兰笑了笑,没有反驳她。
她爹李鸿胜年少时,有幸拜在了一位朝中退下来的官员为师。
对方很有才华,教他经纶策论,还让他去科考,说必有所为。
可惜,李鸿胜屡试不中,最后也就放弃了。
从那之后,他也不敢去拜见先生,怕对方对他失望。
但他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放弃做高官的想法。
于是不久前,厚着脸皮给京中先生写了信,希望得到对方提拔。
谁曾想等来的不是回信,是丧讯。
那位老先生在信寄到的前几天,已经去世了。
李鸿胜对这位老师,其实也没多少感情。
但丧讯来时,他还是落泪了。
毕竟本来一条可以通天的大道,就这么没了。
信已经寄过去了,也收到了丧讯,这不去老师灵前上香都说不过去,而且老师走了,那些同门师兄弟们可都还在呢。
所以李鸿胜思来想去,决定上京一趟。
本来他是打算跟夫人一道去的,后来想了想,决定把女儿带上。
他此生最骄傲的事,就是养出了个很有才情的女儿。
京中诗会多,席间有时也会遇到贵人。
若是能就此碰上好的岳家,结一门贵亲,就不用愁做官之事了。
送走了二叔一家之后,李青溪出门的机会少了许多。
因为往日她偷溜出去的时候,用的借口都是去找芷兰一起读书。
现在芷兰走了,她也就只能趁陶氏不在家时,才能去一趟济民堂。
但多数时候,陶氏都在家中。
她出不去的时候,岑浮舟会在临街的茶楼上,远远望着李家后院,希望能看见她。
李青溪知道后,在后院花园里待的时间越来越久了。
陶氏还有些奇怪,自家女儿怎么改了性子,全然不知他们之间的情愫。
她还在为李青溪的婚事发愁。
不久前,方家夫人回应了她先前做儿女亲家的提议。
“陶姐姐,我也不怕得罪你,我跟老方那是看着青溪长大的,也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但这孩子,实在太过顽皮,我是怕她婚后仍旧这般行事,我性子弱,也管不住。”
对方说这话时,满眼真诚。
陶氏便叹了口气,她何尝不知道这是实情。
倘若女儿是普通的闺阁小姐,这两年提亲的人,早就把她家门槛踏破了。
就说二房的芷兰,要不是因为二弟想要用她的姻亲,去换取做官的机会,怕是也早就定了人家。
她跟老爷就是因为担心青溪嫁不出去,才会打起方小武的主意。
陶氏原以为方夫人这般说,是要拒绝她,但没想到对方话锋一转,道:“但我家小武,很喜欢青溪,这事儿我们也问过他的意见,他说他愿意。”
“孩子愿意,那就再好不过,只是陶姐姐,若是以后我管不住青溪,闹出了什么矛盾,还要麻烦你从中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