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回京寄信 还是失约(第2页)

 在他心里,李青溪值得这世上最好的东西。

 除此之外,钱庄掌柜还送来了银钱,说是少东家的吩咐。

 到这时候,李青溪才恍然发觉,岑浮舟的身家,比她想象的要丰厚得多。

 她拿着信与簪子,去寻了李芷兰。

 她们姐妹俩之间,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李青溪会将自己与岑浮舟定情的事,告诉她。

 而李芷兰在随父上京祭拜恩师时,结识了一位公子,两人成为朋友,约好每月寄信的事,她也没有瞒着李青溪。

 李青溪对那位公子,了解的并不多。

 但她相信芷兰这么聪明,不会被人欺骗,因此也没有管太多,自然也没有察觉到那一缕少女情思。

 过年节的时候,李青溪给济民堂的孩子们买了许多新年礼物。

 在市集上,她看见了一对簪子,是双鱼抱珠样式的。

 想起岑浮舟随信寄来的发簪,她将那对簪子买了下来。

 少女在月色下给心上人回信,一笔一划,格外端正。

 “过两日我要去舅舅家拜年了,要住一段时间,可能来不及给你回信,今天的话格外多,但你不许嫌我啰嗦,一定要认真看完。”

 “我最近有在学礼仪,我娘总是说我挺不直腰背,每日里我都要靠墙站好久,腿都酸了。”

 “本来我是坚持不住的,但我想着将来你上门提亲,你家人肯定也要来,我不想让他们看笑话,就硬撑下来了。”

 “济民堂的孩子们,每天都在问我,你什么时候能来看他们,连邱爷爷都念叨了好几次,你可一定要快点回来。”

 “逛集市时,我买了一对簪子,女式的给你,男式的我自己留下,等你来青州娶我的时候,咱们可以互相簪发,老人们说,这样意味着白首偕老,要是没有带着它的话,我可不嫁给你哦。”

 ……

 “好啦,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新年喜乐,浮舟哥哥。”

 这是岑浮舟还在青州过生辰时,她曾叫过的称呼。

 因为那时候,她说方小武在她心里就像是哥哥一样,他便生了醋意,半哄半诱着她这么喊了。

 想着他收到这封信时,应该会是同她一样惊喜的表情,李青溪也忍不住笑,而后才收了笔墨,将信认真封好,安心入眠。

 时光荏苒,似乎是一转眼的时间,因为寒冷而枯萎的花草树木,重新绽开了生机,迎来了春意。

 人人都脱去了累赘的冬装,肆意潇洒地踏青赏花。

 大抵是在春天,万物复苏,见了美好的事物,心中有愁绪的人,反而会格外伤感些。

 李青溪便是如此。

 她上一封信送出去之后,又陆续写了几封,但到至今都没有再收到回话。

 钱庄的掌柜倒是来过一回,她小心翼翼地问岑浮舟的情况。

 对方也并非一无所知,只告诉她少东家事忙,怕是没有心力给她写信。

 李青溪虽然天真活泼,但并不是蠢人。

 她早已从寄过来的信,以及钱庄掌柜日常的行为举止中,推断出岑浮舟出身大户人家。

 至少不是像他之前说的那样,与她家差别不大。

 那送来的簪子上镶嵌的东珠,整个青州也找不到这么透亮的色泽。

 但她并不怨怪他没说实话,毕竟孤身在外,隐藏身份是必要的保命之举。

 她想等到岑浮舟来提亲,再将完完整整的自己展示给她看。

 收不到回信的日子里,李青溪除了去济民堂之外,就是跟着李芷兰学琴棋书画。

 以往都是借着学习的机会偷溜出去玩,但她这次是真学。

 岑浮舟博学多才,自己却什么也不会。

 这样成婚后,难免会被人嘲笑。

 她想要更配得上他。

 有时候陶氏带着她去南禅寺上香,她也总会去看一看当初自己挂在廊下的铜铃。

 看着它,就好似岑浮舟还在身边一样。

 兴许是后来的香客无意中看到了铜铃,也生了兴趣,模仿着买了一个挂上去。

 渐渐地,南禅寺里卖起了方便悬挂的檐铃,没多久整个廊下就都被挂满了。

 风一吹,铃声响起,好似在诉说着世人的祈愿。

 随着收不到信件的时间越来越长,李青溪整个人也被情思牵引着心绪,变得颓丧起来。

 不过她将这事儿藏的很好,并没有被陶氏和李致远察觉。

 夫妇俩日常闲下来,还会讨论该将女儿嫁到哪一家这个问题。

 整个李府,也就只有李芷兰对大姐姐的心事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