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户籍新划,长治久安(第2页)

 一阵穿堂风掠过,陈旧纸页哗啦啦翻动,仿佛在给新裁的桑皮纸户帖让路。

 "大人,扬州府的快马到了。"蹇达捧着漆盒匆匆赶来,盒中整齐码着二十八个贴着火漆的竹筒,"按新规试造的样本,连船户的疍民都录了疍船尺寸。"

 李明抽出根算筹轻轻敲打竹筒,听着不同空腔发出的清响,忽然想起今晨路过码头时,看见漕工们正往新制的牙牌上烙防伪火印。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恰好盖住廊柱上某道陈旧的刀痕——那是去年清丈隐田时,豪强派死士留下的警告。

 "明日召集十三省清吏司主事。"他摘下发簪挑开火漆,新鲜墨香混着槐花味扑面而来,"该教他们打算盘的新打法了。"蝉鸣撕开盛夏的闷热,户部值房里新糊的桑皮纸透着草木清香。

 李明用银镊子夹起颗冰镇杨梅,汁水在青瓷碟上洇出淡紫痕迹。

 案头摞着三十二份考卷,最上方那份用蝇头小楷将《九章算术》的均输题解出七种变法。

 "这个叫杨慎的算学博士,竟想到用市舶司的香料配比法核算丁口。"蹇达捧着名册啧啧称奇,指尖在"河间府隐户案"的批注上顿了顿,"刑部老徐说此人查账时,连灶台灰烬里的田契残片都能拼出亩数。"

 李明将冰裂纹笔洗往西窗挪了半寸,让光影恰好笼住考卷上的朱砂批注:"明日带他去架阁库,把永乐元年的漕粮册子混入三本伪册。"他蘸着杨梅汁在名册画圈,紫红圆点圈住十七个名字,"能辨出真伪的,就派往各布政司当稽巡使。"

 暮色染红朱雀桥时,二十八个身着葛布短打的青年跪接牙牌。

 杨慎捧着刻有"审计"二字的铜牌,忽然瞥见牌面云纹里藏着细若发丝的编码——这正是他考卷里提出的密记法。

 "用松烟墨拓下编码,浸入明矾水显形。"李明将鎏金钥匙抛给蹇达,钥匙坠着的五毒香囊在空中划出弧线,"架阁库地字号柜的暗格,藏着对应编码的验查手册。"

 秋雨打湿宫墙上的爬山虎,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却在户部值房堆成小山。

 杨慎从保定府送来装订成册的隐户名录,书脊处用桐油浸泡的丝线缠着三色穗子——红穗代表田产纠纷已解,蓝穗标注税赋补缴数额,黄穗竟是改良过的曲辕犁图纸。

 "这杨稽巡把农具改良都记入户籍附注?"蹇达对着灯影细看图纸,忽而拍案大笑:"妙啊!

 宛平县的铁匠按图改制犁头,今秋赋税竟多缴三百石!"

 李明用裁衣尺量了量图纸边缘,露出半指宽的空白:"传令各州府,凡匠籍改良器物者,可在户帖边缘留墨眉记录。"他敲了敲墙角新设的铜匣,匣面饕餮纹的瞳孔竟是活动的算珠,"投递墨眉入匣,月底由算学博士统核奖赏。"

 腊月祭灶这天,奉天殿前的铜鹤香炉腾起袅袅青烟。

 朱元璋握着应天府的户帖黄册,指腹摩挲着页脚凸起的盲文编码——这是李明为瞽目胥吏特制的触查标记。

 "上月清理隐户二十三万,追缴税粮堪比北伐一年的军饷。"皇帝用黄册轻拍龙案,震得玛瑙镇纸上的算盘哗啦作响,"浙东水患时,按匠籍征调的治河能手,三日就疏通漕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