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回京日总督遇伏兵(第2页)

 更别说能发现半个蒙古人的踪迹了,整个地区呈现出一片安宁有序的景象。

 凌卫明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为富不仁的富户以及心狠手辣的无良地主们,一场全面范围的土地清查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他亲自率领官员和差役,查阅土地契约、丈量土地。一番雷厉风行的折腾下来,成果斐然。

 成功勒令地主们退还了多达一百多万亩的屯田,这些土地犹如久旱逢甘霖,为众多无地可耕的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后,官府迅速行动起来,妥善安置了近三十万流民,或者屯田,或者进城务工,倒是比丰年时候还红火几分。

 不仅如此,凌卫明还高瞻远瞩地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关外那些在苦寒之地艰难谋生的牧民入关劳作。

 漠南蒙古的人口也逐渐为之一空,此举彻底引起察哈尔部首领的愤慨。

 凌卫明的这些举措触动了当地豪强和宗室子弟的切身利益。他们心怀怨恨,纷纷派遣信使快马加鞭向朝廷递送告状的奏折,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凌卫明的指责和污蔑。

 声称凌卫明以作战筹备物资、加强边防建设为名,实则行抢夺民产之事,将其描述成一个贪婪残暴、不择手段的恶官。

 甚至连代王也被卷入到这场风波之中,他一怒之下,将王玺和蟒服派人上交到京城,并且附上言辞恳切却又满含怨愤的书信。

 信中言称自己被凌卫明百般逼迫,名下的大量土地被无情没收,致使朱家子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无所依无所养。

 他情愿削去这尊贵的爵位,言辞之间甚至夸张地表示,哪怕去街头巷尾乞讨要饭,也比在凌卫明的管辖之下苟延残喘要强得多。

 一时间,凌卫明的名字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名声大噪。

 街头巷尾、朝堂之上,人们都在纷纷议论着这位连亲王都能逼得要去要饭的人物。

 全国各地的奏折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地向京城汇聚而来,不仅是山西当地的官员和宗室,就连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的某些灾区官员也不甘落后地呈上奏折斥责凌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