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57章 心无旁骛,沉浸其中(第2页)

 

为何没有明法?

 

或许是知晓关宁疑惑,甄济开解释道:“明法会由律学张博士单独考核。”

 

关宁了然,既来之则安之,有什么他接着就是,然后他看起了考题,先大体浏览一遍。

 

昨天杨兄给他恶补,画了那么多重点,总是能出些熟悉的吧?

 

看着看着,关宁皱起了眉头。

 

墨义二十条,一个都没有。

 

帖经,几乎布满整张考卷,可依旧没有熟悉的。

 

经义十道,还是没有!

 

圈了那么多重点,一个没中?

 

关宁神情愕然。

 

似乎好运止于此。

 

随即他安下心,既然如此,那就自己作答。

 

首先从墨义开始,这就相当于简单题,只要熟读经文和各类注释文字就能作答。

 

不过这考的范围很大,大中小三经全部涵盖,这个题量也不算小。

 

这是故意为难吧?

 

关宁抛去杂念,看起了第一题。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

 

这是出自《礼记儒行》。

 

关宁很早就知道这句,也能轻易简单出来。

 

他拿起笔直接写下来。

 

“上不臣事天子,下不侍奉诸侯;性情慎静而崇尚宽大,性格强毅而能从善如流,学问渊博而能服膺胜于己者……”

 

这个题还不算难。

 

答完一题,关宁渐入佳境,找到前世那种在考场的感觉,反而有种亲切感,这就使得他心无旁骛,沉浸其中。

 

此刻也似乎忘记了考核,只当是一种满足曾经的美好经历。

 

他已经穿越了,也清楚的知道再不可能回去,因而这种感觉对他而言,比考核更重要……

 

接下来所遇并非皆是常言名句,比如其中一题。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句就相当的偏,并且还不是完整的一句,是从中选取的半句断开。

 

这种题,十之八九答不上。

 

不过却难不倒关宁。

 

在解答时,他还引用了其他义礼,并加入了自己的论述。

 

墨义只是简单题的形式,可关宁已经达到了答经义的水平。

 

前世的关宁学识广博,严谨治学,这完全是下意识的行为。

 

这二十道墨义,在答题过程中,让他对自己所拥有的学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